導語:提到世界上的毒蛇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會是眼鏡蛇、竹葉青、赤鏈蛇一類的陸地蛇類,而生活在海洋中的蛇類,它們的毒性也不容小覷,海蛇的種類非常多並且毒性也通常是陸地上的毒蛇的好幾倍,不過好在很多海蛇的性格較為溫和不會隨便咬人,那哪種海蛇最毒,世界毒性最強的海蛇有哪些呢,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世界上十大最毒海蛇,一起來簡單了解下吧。

毒性最強的十大海蛇

1.艾基特林海蛇

科屬:海蛇科

艾基特林海蛇又被稱之為“青環海蛇”,生活在熱帶海域地區,多在澳大利亞海灣淺水帶。它長著一張大嘴,其軀幹略呈圓筒形,體細長,後端及尾側扁平。是與箱水母居住於同一個海域的世界最毒的毒蛇第一名。陸地上最毒的蛇類是內陸太攀蛇。而艾基特林海蛇則是海洋中最毒的蛇之一。在世界十大毒物排行中,生活在澳洲的艾基特林海蛇位列第二。其半數致死率為0.056 mg/kg,但它的性格也非常溫順,從不主動咬人,但如果被它咬上一口,基本上就無生還可能了,數十分鐘內就會死亡。

海蛇經濟價值:

據現代藥理學家研究,海蛇的蛇毒可製成治癌藥物蛇毒血清。還可以用於治毒蛇咬傷、坐骨神經痛等症,並可提取十多種活性酶;蛇血治雀斑也十分見效;蛇油可制軟膏、塗料;蛇膽浸藥酒,有補身和治風濕之功效;蛇皮可製作手提袋、樂器等。總之,海蛇全身皆是寶。

2.貝爾徹海蛇

拉丁學名:Hydrophis belcheri

科屬:眼鏡蛇科海蛇屬

貝爾徹海蛇是蛇亞目眼鏡蛇科海蛇屬下的一種有毒海蛇,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毒蛇,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長可達3米左右。它們棲息於沿岸近海,特別是半鹹水河口一帶,以魚類為食。它們性情溫和,喜歡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中棲息,在水深超過100米的開闊海域中很少見。

貝爾徹海蛇的毒液與陸地蛇毒類似,是多種蛋白的混合物,這種蛇的性情頗為溫和,除非受到包含強烈敵意的對待才會進行咬擊。這些咬擊事件,通常發生於漁民捕魚收網的時候。再者,貝爾徹海蛇的毒牙功效不大,所能分泌的毒液量也不多。基於各種因素,它並沒被認為是高度危險的蛇類。

3.裂頦海蛇

拉丁學名:Boie's Sea Snake

科屬:海蛇科裂頦海蛇屬

裂頦海蛇屬於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海蛇科裂頦海蛇屬,全長100cm---140cm,分布在紅海,印度洋北部,西太平洋,澳洲北部,有時也會出現在河口紅樹林等地區.主要捕食魚類。溝牙蛇類,毒液含神經,肌肉毒素,毒性極強,一般認為與異澳蛇不相上下,雖然異澳蛇至今還未有致命的記錄被證實,但本種卻發生過多次咬傷致死的事件,由於其強烈的毒液,裂頦海蛇無疑是海洋中最危險的生物之一,世界十大最度的海蛇之一。

4.橄欖海蛇

拉丁學名:Olive Sea Snake

橄欖海蛇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10大海蛇之一,生活範圍主要在澳大利亞北部的珊瑚礁蛇。橄欖海蛇是在沿海水域豐富,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北部的一半,從西到東在鯊魚灣,它是完全水生,其中的縫隙深處的大型珊瑚魚狩獵。.而是整個礁漫遊,往往停留在相同的珊瑚面積小,很少冒險進入開放水域,它的毒不致命,但也不容小覷。它們一般不會主動招惹人類,除了受到威脅時。它有一個堅固的身體,是紫褐色與淡棕色的底部。平均大小為1.2米,但能長到2米。

5.棘鱗海蛇

拉丁學名:Astrotia stokesii

科屬:眼鏡蛇科棘鱗海蛇屬

棘鱗海蛇是眼鏡蛇科棘鱗海蛇屬物種,腹鱗除前面少數外,均縱分為2長形、末端尖出的鱗片;最大徑粗0.25m以上,頭背橄欖色或黃色,體背黃色或淡棕色,有黑色或黑褐色寬環紋,有些個體的環紋在背面成橫斑,在腹面成小斑點。其半數致死率為0.07 mg/kg,生活于海水中。食底棲蟾魚科中的蛙魚。卵胎生,每次產約12仔。

棘鱗海蛇藥用價值:

皮—清熱解毒,消炎殺蟲,祛風。治腫毒、頑癬、疥瘡、帶狀皰疹、白癜風等。

肉—滋補強壯,活血通絡。治小兒營養不良、風濕性關節炎、腰腿酸痛、肌膚麻木等。

6.印澳海蛇

拉丁學名:Hydrophis elegans

印澳海蛇體長為120—200厘米,尾部扁平,身體主要為淺褐色或黃色,有深色斑塊和斑紋,側面有斑點。其半數致死率為0.079 mg/kg,再海蛇毒性排名中位列第六位,這種海蛇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西北部和紐幾內亞南部之間的海域。棲息於淺海地帶,海灣和有潮河等地,主要以鰻鱺等魚類為食,卵胎生。

7.淡灰海蛇

拉丁學名:Hydrophis ornatus

科屬:眼鏡蛇科海蛇屬

淡灰海蛇為眼鏡蛇科海蛇屬的爬行動物。全長1米左右。頭大,吻鈍圓,鼻孔背位,體很側扁。體背淡灰色或黃橄欖色,具黑灰色寬橫紋,從側面看,深色寬橫紋較其間的淺色部分寬。蛀牙生活在山東、台灣、廣東、香港、海南、廣西沿海地區。食鰻,飼養中亦食死魚。淡灰海蛇蛇毒,含神經毒素。

淡灰海蛇藥用價值:

油—消腫止痛,潤膚除濕。主治凍傷、燙傷、內外痔瘡腫痛、慢性濕疹等。

血—補氣血,壯筋骨。

全體—治關節疼,疥癬。

膽—清熱解毒,祛風除濕,行氣化瘀,清肝明目,平肝熄風。主治皮膚熱毒、痔瘡、胃熱疼痛、風濕性關節炎、咳嗽、氣管炎。

皮—清熱解毒,消炎殺蟲。主治腫毒、帶狀皰疹、疥瘡、頑癬等。

8.杜氏劍尾海蛇

拉丁學名:Aipysurus duboisii

科屬:眼鏡蛇科劍尾海蛇屬

杜氏劍尾海蛇是一種劇毒的劍尾海蛇屬,成年杜氏劍尾海蛇最長約有150cm長,但一般情況下只有80cm。主要分布在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和澳大利亞的北部,東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向西延伸至珊瑚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和印度洋一帶。它們具有中性攻擊性,只在外界因素的威脅下才會發起進攻。杜氏劍尾海蛇是毒性最強大的海蛇,並且是世界上最毒的三種毒蛇之一,在最毒的海蛇排名中排名第八。

9.長吻海蛇

拉丁學名:Pelamis platurus

科屬:眼鏡蛇科長吻海蛇屬

長吻海蛇是眼鏡蛇科長吻海蛇屬物種,頭狹長,吻長,吻端端到眼的長度大於兩眼間寬度;鼻孔開口於吻背,有瓣膜司開閉。軀幹和尾部較側扁。體短而極側扁,體背棕黑色,腹土黃色,二色在體側截然分開。主要生活于海洋中,能遠離海岸,為海蛇中分布最廣的1種。食各種小型魚類,亦食甲殼類動物。

長吻海蛇主要價值:

蛇皮:清熱解毒,消炎殺蟲,祛風。膽汁:祛風除濕,行氣化瘀,清肝明目,平肝熄風。主治高熱驚風、半身不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肝熱目赤等。

10.青環海蛇

拉丁學名:Hydrophis cyanocinctus

科屬:眼鏡蛇科海蛇屬

青環海蛇是前溝牙類劇毒蛇。長1.5—2米。其軀幹略呈圓筒形,體細長,後端及尾側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黃色或橄欖色。全身具黑色環帶55—80個。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魚類。青環海蛇的主要毒素為神經毒素和肌肉毒素,兩者約占蛇毒總體的60%。青環海蛇的一次毒液排放量為43mg/kg體重。青環海蛇毒液毒性非常強烈,遠比陸地毒蛇的毒性大。

青環海蛇的價值:

青環海蛇是海寶。和陸生蛇一樣,青環海蛇也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它的皮可用來做樂器和手工藝品;蛇肉和蛇蛋可食,味道很鮮美;某些內臟可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