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長城是一道高達、堅固且連綿不斷的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防禦工事,是以城牆為主體結合了多個部位的防禦體系,而整條全長2.1萬千米的軍事工程沿線上分布有在我國歷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大明官,在歷代的保衛戰役中做出過巨大貢獻,而長城沿線都分布有哪些著名的關隘呢,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並簡單介紹十大著名軍事關口,一起來簡單了解一下吧。

長城十大最有名的關口

1.山海關

所屬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

始建時間: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山海關是有著“天下第一關”“邊軍之咽喉,京城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的明長城東北關隘之一,山海關城周長約4千米,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禦建築。其中有箭樓、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瓮城以及1350延長米的明代平原長城等景觀。“天下第一關”的匾額長5米高1.5米,每個字都一米有餘,相傳是明代成化八年進士、山海關人蕭顯所題字為楷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堪稱古今巨作。

山海關的戰略價值:

天下第一關為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是關內關外的分界線,是明朝京師——北京的重要屏障。“天下第一關”的稱號也表明了它扼守遼西走廊,護衛華北平原的重要地理價值。

2.嘉峪關

所屬城市:甘肅省嘉峪關市

始建時間:明洪武五年

這個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全長約60千米的關隘,是由內城、外城、羅城、瓮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的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

3.玉門關

所屬城市:甘肅省敦煌市

始建時間:元鼎或元封中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定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據《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經千百年來的風雨剝蝕,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仿佛向人們訴說著大漠雄關曾經的壯麗與繁華。敦煌境內的漢長城是現存距離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漢長城,極具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4.雁門關

所屬城市:山西省忻州市

雁門關是以“險”著稱的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之一,也是有著中華第一關美譽,有著“天下九塞,雁門為首”說法的中國十大著名關口之一,與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雁門關及其所在的代縣是古代塞北少數民族入侵內地的通道,所以,雁門關自古就是邊防戰略要地。自公元前4世紀至20世紀,發生在這裡的戰事,據不完全的統計就有140多次,可見它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

雁門關的戰略價值:

雁門關南控中原,北扼漠原,進可主遼闊草原,退可守千里關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國古代關隘規模宏偉的軍事防禦工程。

5.居庸關

所屬城市:北京市

始建時間:公元1368年

居庸關是有著 “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陘”之八,是位於京北長城沿線上的中國著名古關城之一,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西山夾峙,下有巨澗,懸崖峭壁,地形極為險要,是有著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的中國城堡之一。現代因其周圍清流縈繞,翠峰重疊,綺麗的風景而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其中擁有的眾多歷史遺蹟,為人們了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敞開了一個視窗。

居庸關的戰略價值:

因此處地勢險要、山勢雄奇,南北有兩個關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6.娘子關

所屬城市:山西省陽泉市

始建時間:1542年

娘子關 最早為唐太宗李世民胞姐平陽公主所築。目前留存的關城是建造於明代時期,而這個有著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的中國重要關口之一,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是因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而得名的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之一。

娘子關的戰略價值:

娘子關同井陘關隔山相對,同為軍事重地,扼太行山井陘口,為山西和河北之間為數不多的通道之一,不論是要保障山西,還是要保障河北的安全,娘子關都起著重要作用。

7.紫荊關

所屬城市:河北省保定市

始建時間:戰國時期

萬里長城—紫荊關始建於戰國時期,秦、漢稱上谷關,東漢名五阮關,宋、金稱金坡關,元代以後稱紫荊關,與居庸關、倒馬關合稱為內三關。現在的紫荊關是由五座小城組成的九門九關石頭城,紫荊關多為明代建築。原關有4門,以南北二門為交通要道。城門、城牆均以大塊料石壘砌。關口的城東為萬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為拒馬河,城南是黃土嶺,被稱為“畿南第一雄關”。

紫荊關的戰略價值:

自古便是進出太行山的交通要衝,位於“太行八徑”的第七徑“蒲陰徑”,天下九塞之第四塞,是兵家必爭之地。

8.偏頭關

所屬城市:偏關縣黃河邊

始建時間: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

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現存關城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明宣德、天順、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慶年間均有修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就是戰場,明代除設定“偏頭關”外,在重山峻岭的長城沿線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城22座,有樺林堡、老牛灣堡、草垛山堡、老營堡等。現在這個關口也成為山西黃河邊上的重要文化景觀之一。

偏頭關的戰略價值:

偏頭關歷史悠久,地處黃河入晉南流之轉彎處,為歷代兵家爭奪重地。此三關鼎峙晉北,互為犄角,是北疆之門戶,京師之屏障。

9.倒馬關

所屬城市:河北保定

始建時間: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

倒馬關最初於戰國時置,稱鴻之塞,漢代稱常山關,北魏叫鐵關,明代以後因山路險峻,戰馬到此經常要摔倒而得名,通稱為倒馬關。這處分為上下兩城的關口始建於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後於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維修。現倒馬關鄉政府院內,保存著一塊已從中折斷的漢白玉石碑,為《倒馬關建城碑》。碑文記載了1465年修建倒馬關的情況。

倒馬關的戰略價值:

倒馬關位於太行山東麓,東南為險要的十八盤嶺,是有著極為重要屏障作用的萬里長城最有名的關口之一,倒馬關還是當時山西高原北部通向華北平原的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隘。

10.寧武關

所屬城市:山西省忻州市

始建時間: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

寧武關是一個地處晉北樓煩(古部落名)故地的北方關隘,關城雄踞於恆山余脈的華蓋山之上的長城十大著名關口之一,古時是三關鎮守總兵駐所所在地。戰國時,趙武靈王曾在此置樓煩關,以防匈奴。秦漢為樓煩縣地,置有樓煩關,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先後治此,合稱寧武,關城始建於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在明成化、正德、隆慶年間,均有修繕。

寧武關的戰略價值:

寧武關為萬里長城上的重要關隘,地勢險要,因其地處“三關”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應偏關,東援雁門”的戰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