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為華夏之根,三秦大地,地處中國內陸腹地,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我國重要的旅遊大省,那么今天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陝西的世界之最中國之最吧!

陝西十大世界之最

1、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是中國現有最大且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城垣,亦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和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唯一的城垣建築。其廣義上涵蓋西安唐城牆和西安明城牆,狹義上則指代西安明城牆。明城牆坐落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高12米,頂部寬度12-14米,底部寬度15-18米,形狀呈封閉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其內部被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

2、世界上第一個人工開鑿的隧道:褒斜道石門

褒斜道石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山體隧道,坐落於古褒斜道南端的漢中褒谷口七盤嶺下。該隧洞全長16.3米,寬度為4.2米,南口的高度為3.45米,而北口的高度為3.75米,足夠兩輛車在洞內並排行駛。褒斜道石門的開鑿工作始於公元1世紀的漢明帝水平六年(公元63年),並在3年後的九年(公元66年)的4月份完工。至今,這座隧道已經擁有超過1900年的歷史,還保留著其原有的風貌。褒斜道石門被譽為是全球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

3、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簡稱為秦兵馬俑或秦俑,在陝西西安市臨潼區被發現,位於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之中,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金字名片。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主要由李斯主持修建,修築時間長達39年,兵馬俑則是跟隨秦陵一起製作並埋入隨葬坑之中的,後來項羽曾大肆破壞秦始皇陵,導致一號俑坑和二號俑坑被毀。直到1974年3月時,兵馬俑才重見天日並震驚整個世界。

4、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地宮:法門寺地宮

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地宮,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年代最久遠、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於1987年4月3日拆除重建法門寺佛塔時發現。地宮占地面積31.48平方米,可容納2萬多人在其中活動,室內大廳建築面積為2.4萬多平方米,有傳說稱,該地宮有佛祖釋加牟尼的真身舍利,是為了“保全安奉佛指舍利之所在”而修建。

5、世界上最早的宮廷茶具:法門寺茶具

隨著1987年4月3日,人們發現了法門寺地宮的入口之後,地宮之中的珍寶也逐漸顯露了真面目,其中出土的一套制、儲、飲的金銀茶具更是世界上最早的宮廷茶具,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組合最完整、等級最高的成套茶具。這套茶具中主要包含茶籠、茶碾、茶羅子、茶爐、茶匙、茶盆、茶碗、茶托、調料盛器等器具,據地宮“寶物帳碑文”記載,該茶具由僖宗皇帝“新恩賜”,是皇家所用之物,規格等級為當世之最。

6、世界上最龐大的修陵大軍:秦嶺修陵大軍

秦始皇陵是我國第一座規模龐大又完善的帝王陵寢,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在建造時一共徵集了72萬人力,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是世界上最龐大的修陵大軍,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秦始皇陵的修建共39年,自秦始皇13歲登上王位時就開始了,但是直到他死後一年才基本完工,修建時間也是世所罕見。

7、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的植物園:秦嶺國家植物園

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的植物園就是秦嶺國家植物園,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的景區,主要由陝西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西安市人民政府聯合建設,是一個國家級特大型綜合植物園,總面積639平方千米,有物種保育、科學研究、公眾教育、生態旅遊四項功能。2018年,該植物園被列入“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中,在2021年6月10日又入選2021年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名單。

8、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大雁塔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因為位於大慈恩寺中,所以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高度為64.517米,塔基高4.2米,底層邊長25.5米,塔剎高4.87米,共7層,其中1、2層有9間房,3、4層7間,之後幾層有5間,每層的四面都有劵門。此外,2007年有關部門曾對大雁塔進行探測,發現其地下有空洞,或許塔下有地宮。1961年3月4日,大雁塔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大雁塔北廣場噴泉

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就是大雁塔北廣場噴泉,它占地252畝,東西寬480米,南北長350米,也是亞洲雕塑規模最大的廣場,有著兩個百米長的群雕,8組大型人物雕塑以及40塊地景浮雕。此音樂噴泉還擁有世界首家直引水、坐凳最多、最豪華的綠化無接觸式衛生間、規模最大的音響組合等多項世界紀錄,是陝西省西安市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0、中國唯一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仿唐乾陵地宮

仿唐乾陵地宮是中國唯一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位於陝西鹹陽,在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修建於公元684年,共耗時23年才完工,為陝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一。陵區仿照京師長安城所建,因此被命名為仿唐乾陵地宮,由於該地宮至今仍未被完全挖掘,因此如今我們所知的資料多是根據猜測以及歷史記載所得,跟真實情況或許有一定的差別。

11、第一帝陵:黃帝陵

第一帝陵指的是黃帝陵,也被稱為天下第一陵,是軒轅黃帝的陵寢,據《史記》記載,它位於陝西延安黃陵縣城北橋山處,因此也稱橋陵。黃帝陵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和名人們祭祀黃帝的一個地方,歷史上記載的最早進行皇帝祭祀的時候是秦靈公三年。後來漢武帝於元封元年親自率領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這之後橋山就成為各朝代舉行國家大祭的一個地方。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其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黃帝手植柏

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就是黃帝手植柏,傳說是軒轅黃帝親手種植,距今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黃帝手植柏位於陝西省黃陵縣軒轅廟之中,高20多米,胸圍11米,十分龐大,冠蓋能夠遮蔽天空,葉子四季常青,仿佛一個巨大的綠傘。柏樹在我國有長壽、不朽等含義,因此古人會在墳地周圍種植這種樹,有盼望死者“長眠不休”的含義。

13、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史最久的城市:西安

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史最久的城市就是西安,此地曾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分別是:

西周:首都名為豐鎬,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境,起止年份為武王元年(前1046)至幽王十一年(前771),共276年

秦:首都有兩個,分別是櫟陽和鹹陽,其中櫟陽位於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起止年份為秦獻公二年(前383)至孝公十二年(前350);鹹陽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境,起止年份為秦孝公十二年(前350)至子嬰元年(前206,歷時178年

西漢:首都名長安,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境,起止年份為漢高祖元年(前206)至孺子初始元年(8),歷時214年

新:首都名長安,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境,起止年份為王莽始建國元年(9)至地皇四年(23),歷時15年

東漢(獻帝):首都名長安,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境,起止年份為東漢初平元年(190)至興平二年(195),歷時6年

西晉(愍帝):首都名長安,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境,起止年份為西晉建興元年(313)至建興四年(316),歷時4年

前趙:首都名長安,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境,起止年份為前趙光初二年(319)至光初十二年(329),歷時11年

前秦:首都名長安,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境,起止年份為前秦皇始元年(351)至太安元年(385),歷時35年

後秦:首都名長安,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境,起止年份為後秦建初元年(386)至永和二年(417),歷時32年

西魏:首都名長安,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境,起止年份為西魏大統元年(535)至西魏恭帝三年(557),歷時23年

北周:首都名長安,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境,起止年份為北周閔帝元年(557)至靜帝大定元年(581),歷時25年

隋:首都名大興,位於西安市區,起止年份為隋開皇元年(581)至大業十四年(618),歷時38年

唐:首都有兩個,都叫長安,都位於縣市區,一個起止年份為唐武德元年(618)至天授元年(690),另一個起止年份為唐神龍元年(705)至天祐元年(904),歷時共272年

從西周到鼎盛時期的唐王朝,從奴隸制到封建帝制,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1129年之久,西安經歷了中國大半的歷史,對於我國的意義尤為重要。

14、中國首個封建王朝大秦帝國都城:鹹陽

中國首個封建王朝大秦帝國都城就是鹹陽,戰國時期,秦孝公12年,秦國從櫟陽定都鹹陽,之後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時,秦始皇統一六國,自稱“始皇帝”,其都城鹹陽也因此成為秦朝的帝都,在歷史上有著重大意義,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帝都。雖然不像西安一樣是十三朝古都,但是鹹陽也是多個封建王朝的都城或京畿之地,被認為是風水寶地,深受重視。

15、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秦嶺

秦嶺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狹義的秦嶺指的是位於陝西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而廣義的秦嶺則起於甘肅省臨潭縣,終於安徽省明光市,長度為1600多千米,是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廣義的秦嶺不光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山脈,還是氣候、資源差異的分割線,因氣候水土不同,飲食、建築等方面的習慣也不相同,最終演變成社會整體風俗不同。

16、奇險天下第一山:華山

華山被稱為奇險天下第一山,是中國5A級旅遊景區,五嶽之一,古稱西嶽,雅稱為太華山,位於陝西渭南市華陰市。華山山勢險峻,其中華山的主峰海拔為2154米,山壁陡峭,東、南、西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在南面還有一個名叫"華山險道"或"華山天梯"的險道,只有三塊木板寬,一次只能讓一個人通過,該險道是通往華山主峰唯一通道,也是華山 最具挑戰性的一個部分。

17、中國革命博物館城:延安市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同時此地也是中國革命聖地。民國二十四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順利於吳起鎮會師,並將延安發展成中國革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老一輩革命家以及黨中央在此生活和戰鬥了13年,因此延安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也是我國各大根據地城市中革命舊址最完整、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個城市,共有445處革命遺址,被譽為中國革命博物館城。

18、青銅器之鄉:寶雞

青銅器在我國商周時期盛行,其中陝西寶雞就出土了許多青銅器,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晚清四大國寶,分別是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此外,何尊、大克鼎、銅浮屠、牆盤、逨盤等文物也出土於寶雞,十分重要,被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也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北京大學考古教授李伯謙認為,寶雞的青銅器不管是在數量、精美程度上,還是銘文長度上來說,都是世界第一。

19、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其前身是寶雞歷史文物陳列室,與1956年建造,改造而成的新館於2010年落成,位於寶雞的濱河南路石鼓山上中華石鼓園內。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建築總面積2250餘平方米,陳列面積 598平方米,古建築面積910多平方米,其中收藏的藏品共1.1萬餘件(組),青銅器數量為5740件 (組),是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

20、中國最著名的書法藝術碑:唐《九成宮醴泉銘》碑

中國最著名的書法藝術碑就是唐《九成宮醴泉銘》碑,由我國古代十大書法家之一的歐陽詢於貞觀六年所作,為楷書書法作品,如今位於陝西省麟遊縣碑亭景區之中。在創作《九成宮醴泉銘》時,歐陽詢的年齡已經非常大了,因此創作出來的楷書作品更加成熟穩定,也被歷代學者推崇,視為楷學正宗,還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

21、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藏冰庫:凌陰遺址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藏冰庫就是凌陰遺址,凌陰就是藏冰庫的意思,由於古人穿的衣服比較厚,又沒有納涼工具,於是人們就將冬季的冰庫儲藏在一個地方,等到夏季時再拿出來使用,據史料記載,距今三千多年的周代就已經盛行冷飲了。不過由於藏冰非常不容易,對於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消耗都就打,因此基本上只有王室成員才能夠辦到。自周代後,帝都基本上都建有凌陰,其中今鳳翔城南就有一座春秋時期秦國的凌陰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藏冰庫,它自建造時起就在使用,直到1976年才廢止。

22、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秦公一號大墓

秦公一號大墓是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也是整個秦公陵園中最早發現且唯一發掘的最大墓葬,因此得名。秦公一號大墓位於鳳翔區雍水河北岸面積為5334平方米,全長300米,整體呈“中”字型,有東西墓道和墓室,考古人員從中挖掘出許多珍貴的文物。除了面積最大之外,該古墓有186具殉人,是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墓主使用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當時最高的等級,因此具有重大意義。

23、中國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

石鼓文是中國最早的刻石文字,是先秦時期的刻石文字,因刻石的外形看起來像一面鼓,因此得名。石鼓文主要於唐初發現 ,一共有十枚,高度為三尺,徑約二尺,其上分別刻有大篆四言詩十首,一共有七百一十八個字。古人對於石鼓文的來歷有諸多的猜測,最早因被認為是在記述秦王出獵的場景,因此又稱“獵碣” 。後人對其有諸多猜測,宋代鄭樵有“石鼓秦物論”說法,郭沫若認為它是秦襄公時物品,現代也有專家經考證認為是秦始皇時代作品,該文物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石鼓館之中。

24、中國最早的律判決書:朕匜

朕匜是中國最早的律判決書,是1975年2月出土於陝西岐山董家村一號青銅器窯藏文物,現被收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之中,是西周中期的盥洗器。朕匜高20.5cm,長31.5cm,重3850g,腹深12cm,腹寬17.5cm,整體看起來像一隻羊,在頭的地方有一個口子,其上有獸體捲曲紋,平蓋面呈琵琶裝,下方有四個獸類蹄足,在朕匜的內地和蓋子上,刻有157字的銘文,記載的是一個事謂訟案的判決,因此它也被譽為中國“青銅法典”。

25、中國迄今最早的人工金屬取火用具:陽燧

1995年8月,陝西一座西周古墓中出土了一個神器,可以3秒點火,這在古代相當難得,被《人民日報》發稿稱讚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這個神器名為陽燧,是一種用銅或銅合金做成的銅鑒狀器物,形狀為凹面鏡,曲率較大,可以將光線聚集在一個點上,使其快速著火。陽燧取火於日,因此古人認為它有辟邪的作用,在越地也有許多以鏡辟邪的習俗。

26、中國建築史上最早的瓦:龍山筒瓦

龍山筒瓦是中國建築史上最早的瓦,於馬騰空遺址中被發現。2016年到2018年,陝西考古研究院對於馬騰空遺址進行考古挖掘,在其中一座仰韶晚期半地穴房址F139中發現了3件筒瓦形制的器物,判斷是一種筒瓦。該筒瓦邊緣完整,有整齊的切割痕,邊角處還有一個圓孔,可能是燒制前用細棍鑽出來的。筒瓦的發現對於我們探索古代建築材料,以及瓦的起源提供了新資料。

27、中國最長的青銅器銘文:西周毛公鼎銘文

毛公鼎的銘文是中國最長的青銅器銘文,長度接近五百字,共32行,497字,不過也有499字、500字的說法。銘文的內容主要分為七段,主要講述了周宣王在即位之初,為了振興朝政而請自己的叔父毛公來處理國家大小政務,周宣王感念毛公勤公無私,便頒贈命服厚賜,毛公於是鑄毛公鼎,將這段事跡銘刻在鼎上,傳示子孫後代。該銘文敘事完整,記載詳實,是後人研究西周晚年的政治歷史的一個重要史料,被稱讚“抵得一篇《尚書》”。

28、“中國”名稱最早出現的地方:西周青銅器何尊

何尊是“中國”名稱最早出現的地方,該青銅器底部鑄有12行、122字銘文,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層決定建都於洛邑,原文是“宅茲中國”,是至今為止發現的“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何尊銘文中的“中國”一次指的是當時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是該朝代新建的都城成周,為如今的河南洛陽一帶。此外,銘文“唯王恭德欲天”中的“德”也彰顯了德政的出現,表明周王朝以德治國的理念。

29、中華漢字故里:陝西洛南

5000多年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史官倉頡在洛南創造了文字,因此此地又被稱為“中華漢字故里”,由於倉頡出生於陝西白水,因此白水被稱為“倉頡故里”。倉頡造字主要是將流傳於先民間的一些文字進行蒐集和整理,最終在其基礎上創造出完善的漢字型系。《荀子》、《史記》、《路史》、《辭海》、《白水縣誌》、《洛南縣誌》等文獻史料中都對倉頡於洛陽造字的事情有詳細的記載,因此倉頡確實是中國漢字的首創人。

30、朱䴉之鄉:漢中市洋縣

朱䴉之鄉指的就是陝西省漢中市洋縣,1981年5月23日,人們在洋縣發現了當時世界上僅存的7隻野生朱䴉種群,受到了國內外專業人員及愛鳥人士的關注,洋縣也因此與朱䴉結下了不解之緣。陝西省林業廳和洋縣政府還在此一起舉辦了“愛鳥周”活動,以“關注鳥類 保護自然”為主題,此次活動有來自陝西、北京、上海等13個觀鳥隊,洋縣的部分中小學生也參加了此次活動。

31、世界上最大的朱䴉保護區: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朱䴉保護區,位於中國陝西省漢中地區,主體位於洋縣境內,跨越城固縣,是於2005年7月由國務院批准成立。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是為了保護朱䴉以及它的棲息地而建立,此地的氣候是暖濕帶到北亞熱帶的過渡氣候,十分適合鳥類生存。保護區總占地面積為37549公頃,包含19個鄉(鎮)和108個行政村。

32、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之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主要是以時間頻率研究和授時服務為主,同時還是一個進行綜合性天文研究的機構。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於1966年由國家科委批准籌建,其前身為陝西天文台。該機構主要分為台本部和授時部兩部分,其中台本部位於西安臨潼區,負責時頻主控系統、科研實驗室、天文觀測站和領導管理機關;而授時部位於渭南市蒲城縣境內,為長波和短波授時電台。

33、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宮殿遺址:大明宮遺址

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宮殿遺址是大明宮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太華南路,總面積3.4平方千米,宮牆周長7.6千米,共有11座門,其中南部為前朝,從南向北以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組成;北部為內廷 ,以太液池為中心。1961年3月4日,該遺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12月,文化和旅遊部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34、萬里長城第一台:鎮北台

鎮北台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台,位於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城北紅山頂上,修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四月至萬曆三十六年七月,是明長城一個觀察哨所,用於監控貢市情況,占地面積5056平方米。鎮北台是古長城沿線現存最大的邊防要塞之一 ,也是明長城遺蹟中最宏偉建築之一,因此有了“萬里長城第一台”的讚譽,還被列入長城三大奇觀之中。

35、中國“洗浴王”之地:華清宮

華清宮也稱華清池,被認為是中國“洗浴王”之地,此地有許多溫泉,是唐代一些皇帝嬪妃洗浴享樂之處,也被叫做湯泉宮、溫泉宮。華清宮的殿舍主要以溫泉為中心,其中利用地形特點建設有各式各樣的樓閣亭榭以及觀賞用的園林,十分奢華美麗,清乾隆《臨潼縣誌》稱:“湯井殊名,殿閣異制,園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

36、世界史上最大的國際大都會遺址:唐長安城遺址

世界史上最大的國際大都會遺址是唐長安城遺址,它是隋唐兩朝的首都和京師,以隋大興城為基礎建造而成,面積約87.27平方公里,一共2市108坊 ,整個城市主要由外郭城、皇城和宮城、禁苑、坊市組成。唐長安城不僅是規模最大的都城,也是建築最宏偉、布局最規範的一個都城,主要是按照中國傳統規劃思想以及建築風格建設而來。

37、唐代第一碑:武則天無字碑

唐代第一碑指的就是武則天無字碑,由武則天所立,高7.53米,寬2.1米,厚度1.49米,重量我98.9噸,位於陝西鹹陽市區西北方五十公里處的乾陵中,在司馬道的東側,與述聖紀碑相對。其中述聖紀碑是武則天為高宗歌頌功德所立的一個碑,其上的碑文由武則天親自撰寫,有5000餘字,碑面黑漆,字填金粉,然而它對面的無字碑卻一字未刻,這也讓後人有頗多爭論。

38、世界上最早的“高速路”:秦直道

秦直道是秦始皇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12年修建的一個交通幹道,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和陝西省境內,全長800多公里、路面寬度20-60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路”。秦直道沒有具體的建成日期,在建成後一直到清朝時都一直在使用,此後被廢棄。20世紀70年代時,考古界又開始對秦直道進行研究,2009年,考古隊通過對陝西延安境內的秦直道進行了發掘確認,2006年和2013年時,秦直道被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9、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又名武曌,是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同時也是武周的開國君主,在位時間為690年10月16日到705年2月23日,前後共當政四十多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武周時期大開科舉,肅清朝政,為後期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有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說法,因此也被認為是唐朝走向盛唐的一個重要環節。

40、世界上最早的“標準化”技術:秦兵器標準化技術

根據考古學家對秦俑坑兵器實測結果測試,出土的數百件牙、栓、懸刀和其它部件基本上可全部通用互換,輪廓見的誤差也不超過1毫米。同類型銅鏃輪廓線誤差更是不大於0.15毫米,放大後人們發現,生產工藝和手槍彈頭輪廓線重合,可見秦朝兵器生產已基本規範化、標準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準化”技術,國內外不少專家對其讚不絕口,並認為,標準化起源於中國。

41、世界上最早的動物檢疫法律文獻:秦代養馬法律

秦代養馬法律有著開創性意義,這個法律是70年代中期隨《雲夢秦簡》的出土而被人們發現,其中法律規定明確、條紋細緻、內容廣泛,遠超眾人的想像,而在此之前,大家都以為漢代才開始制定養馬的廄苑律。秦律規定,為防止其他地方的車馬進入秦國帶入“騷馬”寄生蟲,凡是進入秦國的車馬都有火熏車衡、軛及駕車的皮帶。因此秦代的養馬法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動物檢疫法律文獻。

42、世界上最早的駕車方法:軛靷法

根據銅車馬的研究,我們了解到了秦車科學系架方法,秦陵銅車馬的四匹馬(古稱服馬)和兩邊的馬(古稱驂馬)各有一條靷繩,但服馬脖子上有車軛,另有一條靷繩,靷繩分別系車軛和車軸上,驂馬系在馬脖子和車箱的底桄上,這樣六匹馬就可以帶動車前行,專家考證“如果將系駕法依其承力之最主要的鞁具來命名則西方的古車採用的是頸帶法”“二號車的系駕法則可命名為軛靷法。”軛靷法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駕車方法。

43、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石油的地方:陝西延長縣

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石油的地方就是陝西延長縣,此地自漢代開始就已經發現並利用石油這種東西了。沈括的《夢溪筆談》中第一次命名了“石油”,班固所著《漢書·地理志》中也記載了“高奴中國古代油井有洧水可燃”,其中高奴指的就是如今的延長縣,洧水指延河的支流,這說明,當時延長境內的河面上有著漂浮的原油,這也是我國首次關於發現石油的記載。

44、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

在清光緒三十三年,也就是1907年6月5日時,我國第一口油井在延長縣城西門外開鑽,9月6日時,井深68.9米處見旺油,最早在10日時鑽至81米,名為延一井。第一次採油1到1.5噸,人們將煉製後的產品運往西安等地試用,發現不遜洋油,一時間舉國歡慶,中國石油近代工業化開採於此。如今延長縣已經修建了是有廣場,這口歷史悠久的油井也被列入國家工業遺產名錄中。

45、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灞橋紙

灞橋紙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是西漢時期的文物,因此又被叫做西漢麻紙,最早出土於1957年,出土於西安灞橋磚瓦廠,是推土機從土裡推出的一個陶罐之中發現的,最開始是一個團廢麻絲,有人將其拿回家,稱是“西漢墓”出土的紙,並命名為“灞橋紙”,雖然後來人們並未在此地發現墓葬,但經過化驗,這些古紙確實是麻紙,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此後甘肅天水出現的“放馬灘紙”和敦煌的“麻紙殘頁”等紙類文物。

46、世界上最早規模最大的木結構橋樑:西漢長安便門橋

便門橋也稱便橋、鹹陽橋、西渭橋,是漢武帝建元三年始建的一座橋,也就是公元前138年,位於今陝西省鹹陽市南。便門橋在漢唐時期是長安通往西域、巴蜀的一個交通要道,唐太宗在即位後還在此橋與突厥頜利可汗會盟,在唐代時,便門橋也是一個送客惜別的經典場所,許多文人墨客都曾提到此地。

47、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唐長安城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強盛的一個王朝,它的都城長安也是當時的一個世界中心城市,十分繁華,根據歷史數據分析,長安城最高峰期時,人口達180萬,面積約87.27平方公里,相當於2.4個漢長安城,1.4個明清北京城,是歷史上最大都城,被稱為古代第一城,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人口基數可以說是相當大了。

48、世界陶瓷史上的極品:秘色瓷

秘色瓷是世界陶瓷史上的極品,它最早出土於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地宮——法門寺地宮之中,是越窯青瓷中的特製瓷器,至此,人們才得知,秘色不是指一種顏色。秘色瓷使用一種特殊的釉料配方,使得瓷器表面產生一種“如冰”、“似玉”的效果,其釉層極薄 ,與胎體結合牢固,十分美麗精緻,因此被認為是瓷器中的極品,為唐、五代之際越窯青瓷中的上乘之作。

49、世界第一古柏:頁山古柏

頁山古柏被稱為世界第一古柏,又名“棲霞柏”,是洛南八大景觀之一,也稱“秦嶺古柏王”、“綠色活化石”,是我國如今僅有的五顆樹齡5000年以上的古柏之一,也是秦嶺最大的古側柏,是中華著名古樹。頁山古柏樹高23.1米,樹圍8.2米,平均冠幅25.7米,樹冠的覆蓋面積有半畝多,是整個陝西省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側柏,位於陝西洛南縣東南90里外的柏安村棲霞觀中,因為比較偏僻且交通不便,因此很少有人知道這棵樹。

50、世界上最大的“風積”高原: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風積”高原,其中風積指的是土壤等細顆粒物質經風力搬運後的再沉積,黃土高原就是由黃土沉積而來的一個高原。黃土高原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海拔1000~2000米,地處中國第二級階梯,包含了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同時黃土高原中蘊藏有豐富的資源,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51、世界上最早的門軸合頁推拉門:二號銅車馬車門合頁

秦銅車馬中的二號銅車馬車門合頁是世界上最早的門軸合頁推拉門。二號銅車馬的整座車馬的連線工藝其實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常用的主要有活頁連線、子母扣連線、子母扣加銷釘連線和紐環連線等。其中活頁連線被運用於二號車的門扇與門框、窗扇與窗框的連線上,其結構與現代完全相同,這可以說明合頁連線技術來源於我國的秦朝,距今有著2200多年的歷史。

52、中國出土最大、結構最複雜古代車馬:秦銅車馬

中國出土最大、結構最複雜古代車馬就是秦銅車馬,是秦始皇帝陵陪葬青銅車馬,中國一級文物,於1978年6月在西安市臨潼區秦陵封土西側出土,現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秦銅車馬一組兩乘,主要分為一號車架和二號車架,剛出土時碎裂成3000多片,後來經過了八年的修復才變成如今我們看到的樣子。整個銅車馬由青銅鑄造,金銀飾件的重量超14千克,零部件總共有3500多個,還使用了鑲嵌、子母扣連線、鑄造、焊接、活鉸連線等多種工藝組裝而成,十分複雜,被譽為“青銅之冠”。

53、世界上最早的鍍鉻技術:秦青銅劍鉻鹽氧化保護技術

世界上最早的鍍鉻技術就是秦青銅劍鉻鹽氧化保護技術,是一種對金屬化學熱處理方法,主要就是將金屬放入滲鉻的介質中加熱,活性鉻滲入金屬表層,就會使得金屬表面有耐蝕性和耐熱性,也就有了千年不腐的能力。秦青銅劍鉻鹽氧化保護技術主要是從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之中的青銅劍上發現的,它在地下埋了兩千多年,但是去除了土銹之後,表面仍光亮如新,甚至能夠一下劃破 12層報紙,令世人震驚。

54、世界上最為珍貴的古代貨幣品類:玳瑁幣

玳瑁幣是世界上最為珍貴的古代貨幣品類,是用一種名叫玳瑁的海龜的甲克雕刻而成的一種貨幣,在古貨幣中十分罕見,也十分珍貴。玳瑁幣主要出土於法門寺地宮之中,該地宮共出土27000多枚錢幣,其中有13枚玳瑁幣,為“開元通寶”,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同時也是絕無僅有的玳瑁幣。根據電視劇《法門寺猜想》的說法,在法門寺地宮開啟前,我國只有兩枚玳瑁幣,但是因年久失散了。

55、世界上最早的釉彩玻璃:伊斯蘭玻璃器

1987年時,法門寺地宮之中出土的較為完整的琉璃器,一共有20件。這20件琉璃器是唐僖宗供奉的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器具,這些琉璃器中除了有一套查完茶托是中國器型之外,其餘的都是早期伊斯蘭琉璃器。這些琉璃器為了避免單調,都採用了釉料彩繪這一玻璃裝飾工藝,因此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伊斯蘭琉璃器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釉彩玻璃。

56、世界上最大等級最高的禪杖:法門寺錫杖

世界上最大等級最高的禪杖就是法門寺錫杖,出土於法門寺地宮之中,為唐代文物,由唐懿宗供養,長1.96米,重2.39公斤,主要由金銀製成,其中金2兩,銀58兩。整個錫杖共有4個輪,其上套有12個環,中間裝飾有柿蒂狀忍冬花結座,座上托著流雲仰蓮,有5鈷杵及智慧珠。如今法門寺錫杖被收藏於陝西法門寺博物館中。

57、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石制甲冑坑:秦陵甲冑坑

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石制甲冑坑是秦陵甲冑坑,也是K9801陪葬坑,坑主體部分長129米,南北寬105米,總面積達13689平方米,是秦始皇陵中面積最大的陪葬坑,坑口距如今的地表0.3-4米,深約3.5-4.5米,全部都是紅燒土,其中鋪有厚約10-20厘米的木炭,其下還有三層堅硬緻密的夯土層,可能是用於防潮防蟲等。坑中共有120餘領(頂)甲冑,此外在坑西部邊緣偏北處還發現一些甲片和一件6長5厘米的青銅車構件。

58、世界珍稀動物:朱䴉

朱䴉是世界珍稀動物,因生存環境惡化,再加上天敵威脅等原因,導致其數量瀕危,更是成為了中國特有物種,是我國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列為瀕危(EN)保護等級。為了保護朱䴉及其生活環境,人們在朱䴉繁衍生存的地方設立了專門的朱䴉保護區,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朱䴉保護區,截止至2023年11月2日,全球朱䴉數量突破萬隻大關。

59、世界稀有的樹種:白皮松

白皮松是世界稀有的樹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中,保護級別為瀕危。白皮松僅分布我國的山西、河南西部、陝西秦嶺和湖北西部等地,是中國特有樹種,生活在海拔500-1800米地帶。雖然如今白皮松作為景觀樹種被廣泛種植,但是因為其生長速度緩慢,對於環境的要求較為苛刻,因此白皮松至今 仍未擺脫瀕危的保護級別。

60、世界名貴蝴蝶品種:中華虎鳳蝶

中華虎鳳蝶是世界名貴蝴蝶品種,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野生蝶,僅分布於河南、山西、陝西、湖北、江蘇、浙江等省中,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於中華虎鳳蝶分布於我國東部平原及丘陵地區,此地人口稠密,農業化嚴重,因此對於蝴蝶的棲息地造成嚴重破壞,再加上人類對於中華虎鳳蝶的過度採集與捕捉,導致中華虎鳳蝶出現嚴重的生存危機,2023年,武漢曾發現52隻中華虎鳳蝶幼蟲,此前中華虎鳳蝶已有20多年未在武漢出現過。

61、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桂樹:漢中聖水寺漢桂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桂樹是漢中聖水寺漢桂,它位於聖水寺中院,生長在大雄寶殿前,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了,植物雜誌曾兩次載文記載它的存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國寶。如今漢中聖水寺漢桂樹的樹身漆黑,滿是青苔,有些地方泛著深綠色,樹幹只剩下兩個巨大的枝椏。為了這兩個巨大的枝椏不倒,人們在樹的周圍堆起了2米高的方形土堆,還砌起了30平方米的圈牆,因此其觀賞性並不佳。

62、世界上最早的軍事指揮部形象資料:秦兵馬俑三號坑

兵馬俑三號坑是考古隊鑽探的結果,1976年5月11日,人們在一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發現了這個陪葬坑,因其是在一、二號坑之後被發現,所以編號為三號坑。三號坑被認為是古代軍事戰術發展成熟的重要標誌,其中主要呈現的是秦代將領在一個營地聚集,並制定作戰方案的景象,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軍事指揮部形象資料。

63、世界歷史上陪葬墓最多的古代帝王陵: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其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墓,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帝陵,被稱為“天下名陵”,也是關中“唐十八陵”。因昭陵有193座陪葬墓,所以也是世界歷史上陪葬墓最多的古代帝王陵,其建設時間長達107年之久,占地面積200平方千米,周長60千米,也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帝王陵。

64、世界佛法聖地:法門寺

法門寺是世界佛法聖地,始建於東漢末年桓靈年間,有著17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關中塔廟始祖”。法門寺曾是皇家寺廟,因為其中安葬有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因此被認為是佛教聖地,為“護國真身寶塔”。其中佛指骨舍利主要安置於法門寺地宮中,該地宮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地宮,其中還出土了八重寶函、銅浮屠、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因此也被認為是世界寺廟之最,如今也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65、世界金銀器考古史上發現最多等級最高的皇室金銀器:法門寺金銀器

法門寺金銀器是世界金銀器考古史上發現最多等級最高的皇室金銀器,它於1987年在法門寺地宮中被發現,一共有121件,其中唐懿宗供奉60多件,唐僖宗供奉10多件,均是當時最高等級的金銀器。地宮中還有文獻記載,物賬臚列清晰,並且地宮中除了金銀器之外還有各色珍寶器,因與供奉佛舍利有關,因此件件都是同類中的極品。法門寺地宮中的發現被認為是“佛教和唐代考古的最重要發現”,被譽為“世界文化史上的第九奇蹟”。

66、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墓,建於秦王政元年,結束於秦二世二年,耗時39年。秦始皇陵的建設規模龐大,設計完善,大部分是按照秦宮建造,占地面積為56.25 平方千米其中建造有各式宮殿,陳列有各種奇珍異寶,四周散列著大量陪葬坑和墓葬,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結構最奇特的帝陵之一。

67、世界上最早、最龐大的皇宮:阿房宮

阿房宮是世界上最早、最龐大的皇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位於如今陝西西安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王寺街道。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認為原來的宮廷太小,鹹陽人口又太多,於是便決定建造阿房宮。但是直到秦始皇去世,阿房宮仍未修成,工程被迫停止,之後陳勝吳廣起義暴發,秦二世去世,阿房宮項目也就不了了之了。經過考古人員的調查研究,阿房宮僅建有台基,其面積為54.1萬平方米。

68、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群”:鹹陽五陵原

鹹陽五陵原位於陝西鹹陽市北部,總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南北最寬處約為13.5公里,東西長約40公里。因五陵原原高土厚,地勢開闊,被歷代統治者視為風水寶地,因此成為了皇家陵墓區,這些皇陵沿著鄭國渠的走向排列,十分壯觀,被認為是中國的“金字塔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群”。

69、中國最美的大峽谷:金絲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金絲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簡稱“金絲峽”,是中國最美的大峽谷,也被譽為 “峽谷之都”、“中國奇峽”、“天下奇峽”。金絲峽位於陝西商洛商南縣太吉河鎮,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園中有著南北方的植物,森林覆蓋率高達98%,其中的自然景觀繁多,集峰、石、洞、獸、泉、潭、瀑等為一體,有著秀、奇、險、幽的特點,景象萬千,被稱為“峽谷奇觀,生態王國”。

70、中國考古史上發現數量最大的騎兵俑:秦陵騎兵俑

秦陵騎兵俑出自秦兵馬俑二號坑中,根據統計,二號坑中,共有陶質鞍馬116匹,基本上每匹馬前面都會站著一個牽馬的騎兵俑,騎兵俑一手牽著馬的韁繩,一手拿著弓箭,都排列成整齊的長方形騎兵陣。二號坑的騎兵俑展現出了秦始皇時期騎兵的真實面貌,也被認為是中國考古史上發現數量最大的騎兵俑,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歷史意義。

71、中國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市遺址:石峁遺址

石峁遺址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市遺址,距今約4000年左右,其面積約425萬平方米,根據專家考察,初步判斷其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命名為石峁類型。根據考古勘探,石峁遺址主要由“皇城台”、內城和外城三個石構城址組成,內城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面積約425萬平方米,是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個,而皇城台位於內城偏西的中心部位,根據檢測,皇城台大約建造於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間。

72、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之一:西鳳酒

西鳳酒古稱秦酒、柳林酒,產自陝西省寶雞市鳳翔區柳林鎮,是當地的地方傳統名酒,此地也因此被稱為鳳酒之鄉,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之一。西鳳酒始於殷商,在唐宋時期繁盛,集清香和濃香的優點為一體,風味獨特,聞名遐邇。西鳳酒距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有周公慶捷、秦皇大甫、蘇軾詠酒等典故。2003年9月24日,經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西鳳酒”實施了原產地域產品保護措施,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73、中國兵器史上最大的弩:秦弩

弩源於弓,但是它又比弓射得更遠,使用起來更加簡單方便。考古發現,秦代時,弩的種類已經得到長足發展,秦俑坑之中九層發現數百處弩弓遺蹟。從這些弩弓遺蹟中判斷,秦弩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性質,長130至140厘米,末端安有青銅弩機,弩機高16.5厘米,望山高5.5厘米,是中國兵器史上最大的弩。

74、中國兵器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秦俑兵器

秦俑兵器是中國兵器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秦人製作兵器是採用了標準化製作方式,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準化”技術。這種技術導致工匠製作出來的武器都十分精良,比如說他們製作出來的青銅劍的長度甚至可以達到100厘米左右,誤差也非常小,這在當時來說是無法想像的,也是非常先進的。同時秦弩的射程更是比手槍的有效射程還要遠,在作戰時更是搶占了先機,是古代最精良的兵器類文物。

75、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的銅鏃:秦俑特大銅鏃

在秦始皇陵一號俑坑,出土了約40000餘件銅箭鏃,其中除了2件鐵鏃、4件鐵鋌銅鏃之外,其他的均是搭配遠射程兵器弓弩使用的銅鋌銅鏃,鏃通長9.1~19.1厘米,首長2.6~2.8厘米,關長0.4~0.6厘米,挺長15~16厘米,其中還有一種大型銅鏃,重量達100克,長達4l厘米,是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的銅鏃,主要是搭配強弩使用的。其首呈三棱形,底有九邊關,鋌為圓形或三棱形,二者接鑄一起,三個棱脊的長度幾乎相等,這也體現出秦人在武器工藝上的精確以及技藝的高超。

76、中國帝陵最長的石階路:乾陵石階路

乾陵石階路是中國帝陵最長的石階路,其海拔 819.6 米,全長 575.8米至905.8米,寬11米,其台階高差為81.68米,比舉世皆知的南京中山陵還要長75.8米,比其多了134級台階。乾陵石階路歷時1300餘年,在1986年時,國家投資了150萬元,在其遺址上建了一個新的台階,採用富平墨玉石,共526級台階和18座平台。

77、中國最早的體育運動壁畫:馬球圖

中國最早的體育運動壁畫是唐馬球圖,在1971年出土於陝西省乾縣章懷太子李賢墓之中,高229厘米,寬688厘米。馬球圖畫在李賢墓中的墓道西壁上,其上有20多個騎馬的人物,穿著深淺兩色窄袖長袍,腳蹬黑靴,頭戴幞頭,正在打馬球。畫作的中心是五個持偃月球杖的騎者,他們正在驅馬搶球,賓士的人物和背景起伏的山巒相對應,動靜結合,使整幅畫更顯生動。

78、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浩大的珍籍:磧砂藏

《磧砂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浩大的珍籍,是一種漢文大藏經,全稱為《宋磧砂延聖寺刻本藏經》,因開雕於平江府磧砂延聖寺而得名。《磧砂藏》初刻於南宋理宗紹定二年,也就是公元1229年,在元英宗至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322年才結束,歷時長達九十三年,是一部聞名中外的佛教諸藏彙編。由於時代久遠,它的願主和起源如今已然不知。

79、中國最早使用阿拉伯數字的實物:鐵板幻方

鐵板幻方是元朝的文物,在1957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火車站的元代安西王府遺址中,邊長14厘米,厚1.5厘米。鐵板幻方是一個方陣,其上主要是六六方陣,縱橫都是六個古阿拉伯數字,是中國最早使用阿拉伯數字的實物,在我國數學套用史上具有推動性的作用,同時也是十三世紀中西交通頻繁的一個重要物證。

80、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木結構宮殿模型:公輸堂

公輸堂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渭豐鎮祁村南堡中部,建於明永樂年間,於1403~1424年。它位於3間大木硬山式殿內,小木雕高約6米,每一間外檐都有六抹透花隔扇門,上築斗拱重樓,門內則是天宮樓閣,天宮下部有3間佛道帳,內部還有佛像。整個殿堂都經過了精繪、瀝粉和貼金,是小木作的精品,也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木結構宮殿模型。

81、亞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藍田人

藍田人化石於1964年時在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被發現,屬早期直立人,因此被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是中國的直立人化石。在最開始的時候,一些專家認為,藍田人大約生存於距今約69萬年到95萬年,1987年,人們對其重新測定後認為該化石生活於更新世中期、舊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70萬年到115萬年,是迄今為止已知的亞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也是西安最早的居民。

82、中國唯一的衛星測控中心: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是中國唯一的衛星測控中心,建於1967年,位於中國西安,地處,內陸腹地,交通方便,非常適合測控衛星。該測控中心有著多軌道、多太空飛行器、遠程跟蹤以及精確測控能力,根據太空飛行器飛行狀態布置了一個測控網,對太空飛行器進行跟蹤測量、監視和控制,從而實現測點和兩座太空飛行器運動的目的。2021年10月13日,科研人員在此進行了神舟十三號任務發射前的最後一次綜合演練,這之後,神舟十五號的發射和返回也均被西安測繪中心測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