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是溝通兩岸的一個重要交通設施,在古代,聰明的勞動人民就已經會建造多種規格構造的橋樑了,比如說霓虹橋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鐵索橋,而在長安城就建有一個規模極大的木結構橋樑,也就是著名的便門橋,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便門橋吧!

世界上最早規模最大的木結構橋樑

便門橋也稱便橋、鹹陽橋、西渭橋,是漢武帝建元三年始建的一座橋,也就是公元前138年,位於今陝西省鹹陽市南。便門橋在漢唐時期是長安通往西域、巴蜀的一個交通要道,唐太宗在即位後還在此橋與突厥頜利可汗會盟,在唐代時,便門橋也是一個送客惜別的經典場所,許多文人墨客都曾提到此地。

便門橋古橋遺址規模

便門橋東西長28米、南北長22米,經過考古挖掘,已挖出的插入河床的木樁5排160根,其上端基本已經炭化,殘缺不全,疑似有火燒的痕跡,部分木柱的頂端有一些 榫鉚結構,露出的高度在1.5米到2.5米見,1間隔距離在4.2米到5.1米之間。根據史料記載,古橋的長度應該在300米左右,寬度為50米長,橋樁的木材可能是香樟木、黃楊木、楠木等貴重木材。

鹹陽橋現狀

如今的鹹陽橋又稱一號橋,現橋為懸臂樑鋼筋混凝土結構,長603米,寬度為27米,該橋是西蘭線通向甘肅、新疆和寶雞的一個重要通道,同時也是鹹陽市的一個重要城市橋樑。鹹陽橋一共分三次建成,第一次於1954年,由前蘇聯的橋樑專家設計,第二次於1983年,由省公路設計院擴建,第三次則是1999年,是對橋樑的擴孔和加長。後來由於洪災以及超限運輸和超期服役等原因,鹹陽橋被拆除,在原橋另立新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