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聰明勇敢的勞動人民留下來一個又一個恢宏龐大,驚艷世人的工程,秦直道就是其中一個,在中國古代十大工程排名中靠前,是秦朝“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地同域”的一個代表性工程,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秦直道吧!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路”

秦直道是秦始皇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12年修建的一個交通幹道,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和陝西省境內,全長800多公里、路面寬度20-60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路”。秦直道沒有具體的建成日期,在建成後一直到清朝時都一直在使用,此後被廢棄。20世紀70年代時,考古界又開始對秦直道進行研究,2009年,考古隊通過對陝西延安境內的秦直道進行了發掘確認,2006年和2013年時,秦直道被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直道的歷史由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阻止同時也是為了防範北國匈奴貴族的侵擾,命令蒙恬帶領30萬大軍用兩年的時間修築了秦直道,這條路是鹹陽通往北境陰山間最近的路,因南北相直,故稱“直道”。由於工程複雜,蒙恬直到死前仍未修建完成,秦二世即位後繼續修建,但歷史上對於秦直道建成時間並無準確記載。關於秦直道修建目的,有著多種說法,其中最流行的說法是“為了出巡便利”、“作為運兵通道”和“作為交通線路”。

秦直道的研究爭議

1975年,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經過實地考察結合史料,人物秦直道應是陝西淳化縣北涼武帝村秦林光宮遺址向北到今包頭市西南一帶的路線,這種看法與以往看法大相逕庭,引起考古界注意。1974年7月,相關人員在伊克昭盟野外發現了秦直道遺存,確認秦直道北端終點為麻池古城,此後各地考古人員對境內的秦直道遺蹟進行探測,發掘出大量遺蹟,發掘結果與“秦直道途經甘肅”的說法衝突,有人認為甘肅秦直道可能是秦直道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