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索橋是一種以鐵索為主構成的橋,瀘定橋就是我國知名度最高的一個鐵索橋,也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而除了瀘定橋之外,位於我國雲南的霽虹橋也是一個鐵索橋,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霽虹橋吧!

世界上最早的鐵索橋

位於雲南保山市與永平縣交界的瀾滄江上,懸掛在峭壁上的霽虹橋,是國內最古老的鐵索橋,始建於1986年。處於西漢時期的蘭津古渡,還有東漢流傳下來的“渡博南,越蘭津”歌謠。在絲綢之路興盛前200年,“西南絲道”就從四川西昌經雲南姚安、下關、保山,貫通到緬甸、印度等國,霽虹橋就是其關鍵節點。這裡最初為舟筏渡口,東漢永平年間起修建了藤蔑橋,1295年元貞年間改建為木橋並命名為霽虹橋,1475年明代成化年間改造為鐵索橋,清康熙年間進行過重修。

霽虹橋的由來

據說在建設鐵索橋的過程中,由於初始的木橋被江水摧毀,將數千斤重且長百餘米的鐵鏈從東岸運往西岸的任務成為難題。但一位年輕工匠從射箭狩獵中得到靈感,提出在東岸將多根粗細不同的麻繩,由細至粗地系成與鐵鏈等長的形式,粗頭與鐵鏈連線,細頭則系在箭上射向西岸。西岸的工匠將麻繩捆在絞車上,通過旋轉絞輪,把鐵鏈拉向西岸,並固定在埋入地下的鐵鑄萬年樁上,以此完成了鐵索橋的建設。

霽虹橋結構特點

1981年的測量結果顯示,霽虹橋總長113.4米,寬3.7米,淨跨距57.3米。它由18根鐵索組成,包括16根底索,以及每組4根的3組承重索,每邊還有一根扶攔索。橋台的長度大約23米,鐵索固定在橋台兩端。鐵鏈扣環的直徑介於2.5至2.8厘米,長30至40厘米,寬8至12厘米。橋高12.5米,懸空部分約重15噸。橋墩由條石構成,呈半圓形,上面建有關樓和過亭。橋兩側曾有古建築,如武侯祠、玉皇閣、觀音閣、古堡和御書樓,但現在已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