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是我國常見的一種古代建築,廣泛分布於我國的各個城市中,其中鳳陽鼓樓是中國最大的鼓樓,而述洞獨柱鼓樓則十分獨特,是最早的一種侗族鼓樓雛型,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述洞獨柱鼓樓吧!

世界上最早的侗族鼓樓雛型

述洞獨柱鼓樓,建於1636年明朝崇禎九年,是一座純木質、七層密檐式建築,只有一根中心柱支撐整個結構,高達15.6米,占地55.3平方米。儘管歷經近四個世紀的風雨,這座鼓樓仍然屹立不倒,是世界上最早的侗族鼓樓雛型。人們對其卓越的建築技術,別具一格的力學結構以及其科研、文化和旅遊價值予以高度評價。2001年1月15日,它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

述洞獨柱鼓樓由來

獨柱鼓樓,也稱為“現星樓”或“杉樹鼓樓”,是侗族地區現存的一座保存完好的特殊鼓樓,其設計靈感源於一棵大杉樹。根據傳說,侗族人在這棵樹下暫避暴雨,期間發現雨水未能濕透他們的青銅布衣,於是他們決定將這棵樹改造為鼓樓。鼓樓的外形設計巧妙地模仿了大杉樹,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像一棵高聳的大杉樹,實質上,這種靈感反映了侗族人對自然的敬畏和他們的豐富想像力。

述洞獨柱鼓樓建築規模

述洞獨柱鼓樓是鼓樓建築形式的開創者,被杜仙洲先生譽為中國古建築的一種類型和侗族的瑰寶,也代表了世界建築藝術的瑰寶。其特點在於,整個鼓樓由一根杉木柱子從底部貫穿至頂端,因此也被稱為“杉樹樓”。樑柱之間設有四層橫樑,一顆流星的出現加強了其稱為“現星樓”的稱號。其簡樸的裝飾和獨特的建築結構對後續鼓樓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