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她開創了先河,更是發明了如今常見的考試方法,也就是密封卷,不過在古代,它被叫做“糊名”,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唐代密封卷吧!

中國最早的密封試卷

中國最早的密封試卷就是唐代密封卷。武則天在登上帝位之後,官吏的選撥和運用就成為了頭等要事,為了快速選拔人才,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官員沆瀣一氣,以權謀私,首創了“密封卷”制度。這種制度主要就是在考生考完之後,先統一用紙將生員考卷上的名字等信息糊住,然後交由監考官批改,從中選出優秀的學子,然後再授以官職,唐代劉餗所作的 《隋唐嘉話》中就記載過此事。這一發明如今被廣泛的運用於各種類型的考試之中。

糊名法的來歷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武則天急於選拔任用人才,於是創設了舉薦和“試官”制度,也就是對於所以被舉薦當官的人,都先給一個職位,測試其才能,然後再決定十分任用。其中才能高的可任職鳳閣舍人(相當於副宰相)、給事中,才能低的也可任職員外郎、侍御史等官職。在這種制度下,武則天的手下很多多如牛毛,但其中又不是濫竽充數之輩,並未真正解決王朝的用人問題,同時這一現象也引起了其他官員的不滿。

於是,武則天由沿用源於隋朝的科舉選任制度,這一制度雖好,但負責考錄的官吏有不少私心,徇私舞弊者也不在少數,據說有一年武則天親自策試貢生,發現了不少蠢材,於是她便採取了糊名法,不過這個糊名法只用於吏部升遷官吏的考試,到了宋代時才正式用於科舉上。

密封卷的爭議

自宋代之後,又不少的朝代的科舉考試採用糊名法,但是也有不少人對於這種方法表示反對,其中范仲淹、蘇頌等人就持反對意見。這主要是因為密封卷看似在考試上十分公平,然而任用官員不能只看試卷的優劣,也要看平時的德才,而一個人的實際德行是很難進行核實的,如果一個人德才不行,然而考試卻高居榜首,對於朝廷也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古人對於是否採用糊名法也是看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