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人們在周口店發現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化石,也就是著名的北京人,該遺址也被認為是中國十大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而在我國陝西省大荔縣也發現了一個頭骨化石,為大荔人頭骨化石,它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智人頭骨化石,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荔人頭骨化石吧!

中國最早的智人頭骨化石

大荔人頭骨化石為西北地區舊石器時代的早期智人化石,時代為中更新世末期,距今大約20餘萬年,是中國最早的智人頭骨化石。大荔人頭骨化石1978年和1980年被兩次發掘,位於大荔縣解放村附近的洛河第三階地砂礫層中,同時出土的還有一些石製品和哺乳動物化石。根據研究分析,大荔人介於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間,面部特徵與現代黃種人類似,可能是早期智人的一個新的亞種。

大荔人頭骨化石環境

根據對於大荔人頭骨及其相關化石研究,我們可以得知,大荔人主要以石英岩石片為工具,器形較小,伴生動物化石種類豐富,有十多種,包括古菱齒象、犀、馬、腫骨鹿等哺乳動物化石,鴕鳥化石,鯉、鯰等魚類化石,蚌、螺等軟體動物化石。此外,通過對於出土環境中的植物孢粉分析,當時的氣候不像北京人生活的時期那樣溫暖濕潤,雖然氣候可能是溫和的,但比較乾燥。

大荔人頭骨化石特徵

大荔人頭骨化石十分完整,長207毫米,寬149毫米,重450克,是一個不足30歲的男性頭骨,不過它的下頜骨和牙齒缺失。大荔人頭骨化石頭頂低矮,眉嵴粗壯,後方的額骨寬度變小,可能比北京人處於更高的進化階段,面部一些性狀與現代蒙古人種較接近,腦量比北京人的平均值稍大,有著智人的進步特徵,被認為是代表智人的一個新的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