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捐博物館化石

網路配圖

12日,記者從江蘇寶應宣傳部獲悉村民捐博物館化石,當地村民徐正貴將收藏28年的“樹枝”捐贈寶應博物館。寶應博物館館長倪學萍稱,這個鹿角狀“樹枝”是一副保存較為完好的麋鹿角亞化石,據專家初步斷定距今近萬年,麋鹿年齡有待考證。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據寶應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獲捐贈的這副麋鹿角亞化石,是1989年徐正貴在挖姜天河(水泗境內)時發現的,收藏至今。徐正貴得知博物館正在提升改造,他將珍藏28年的寶貝捐贈給博物館。

網路配圖

記者看到,該麋鹿角角乾在角基上方分為前後兩枝,前枝向上延伸後再分為前後兩枝,每小枝上再長出一些小杈,後枝平直向後伸展,角根最大直徑處6.5厘米,角根至角梢高約55厘米。

倪學萍還告訴記者,至目前,寶應博物館已有麋鹿角亞化石15件,均為寶應本地出土

據國外媒體報導,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美國《連線》雜誌近日評出了2010年公布或發現的、最著名的八大化石,這些化石帶領人們走進生機盎然的史前生命世界。

1.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gertschi。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種蜘蛛化石甚至比已知僅有的其他兩種較古老蜘蛛標本要早大約1.2億年,而且細節更清晰。由於蜘蛛身體較脆弱,很難保存,因此蜘蛛的化石非常罕見。這隻蜘蛛因為被精細的火山灰掩埋,所以它脆弱的外骨髓並沒有被破壞,只是被壓扁而已。

2. 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

5Y+y5Ymn5beo6J+S5Yyw55+z

史前巨蟒化石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條6700萬年前巨蟒的化石。這條巨蟒正盤繞在一堆恐龍蛋的旁邊,在巨蟒包圍圈中還有一隻剛剛孵出的小恐龍。這是第一次發現蛇類吃恐龍的證據。古生物學家感嘆,“這是我一生中最驚人的一次發現。”

26年前,印度地質勘探局地質學家丹納傑-莫哈比在印度西北部的一個名叫多利-頓格里的小村莊中首次發現這種化石。然而,直到2001年,他才開始認真研究這種化石。經過分析,他發現當時的場景應該是,一條巨蟒盤繞在一隻剛剛孵化出的小恐龍和其他兩枚恐龍蛋周圍。

(美文網 www.meiwen.com.cn)

3. 鱷魚糞化石

糞化石可以透露出古代動物們的食物以及行為等信息。但是,本圖中的這塊化石顯得相當怪異。這塊化石發現於美國切薩皮克灣西海岸的沙灘之下。研究人員認為,這隻1500萬年前的鯊魚並不是因為飢不擇食而吃鱷魚的糞便,而是因為它在吞食鱷魚時,鱷魚腸內仍存有未排出的糞便。

 鱷魚糞化石

4. 源泉南方猿化石

在谷歌地球的幫助下,科學家在南非發現了兩具190萬年前的靈長類動物骨架化石。這一發現讓靈長類動物家族又增加了一個新成員。這種靈長類動物被稱為源泉南方猿,它們擁有較長的腿部和一個向前突出的鼻子,還有超長的前臂和靈活的足部。源泉南方猿究竟是不是人類直接祖先,還是僅僅兩者相似?關於這個問題,古生物學家們意見不一。

源泉南方猿化石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這兩具骨架化石可以為解釋古生物學中一個神秘的時期提供難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