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代最大的青銅樂器:象紋銅鐃

1959年,湖南寧鄉縣老糧倉師古寨山頂發掘出一處密藏象紋銅鐃。該銅鐃最大的一件高70厘米,寬46.2厘米,重67.25公斤,形狀類似兩塊合併的瓦片,並在中部設有旋轉的管狀結構。裝飾以粗線雕刻的獸面紋和由六魚、六龍和十一個乳釘構成的圖案為主。鼓面上雕有獸面紋及雙側倒垂的夔龍圖案,側鼓分別鑲有一條卷鼻立象圖案,管部裝飾八個C形花紋。整體上,銅鐃充滿雲紋裝飾。目前,此件藝術珍品安置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33、世界上最早的鑄鐵容器:鑄鐵鼎

在春秋晚期(大約公元前6、7世紀),考古專家在長沙兩個古墓中,分別是識字嶺314號和窯嶺15號,發掘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鐵鼎和鐵鋤,已確認這些都是白口鑄鐵藝術品。此項發現證明了中國的鑄鐵技術在歐洲之前至少2100年。鐵鼎設計獨特,上部寬大,下部狹窄,鼎耳直立,腹部飽滿,底部平整,鼎足短小。鼎身高6.9厘米,足長1.2厘米。這是全球首個被發現的鑄鐵器皿,也是中國至今所發現的最古老的鑄鐵器皿。

34、世界上最早的算數書之一:楚帛書

帛書,又稱繒書,起源於春秋時期,以白絲絹為書寫媒介。最初證實的實例是子彈庫帛書,這是一本於1942年在楚墓中被發現的文書,目前存放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它包含了900多字的墨書楚文,插圖神怪,被視為戰國時期流傳的數術類書,是全球最早的數學書籍之一。該帛書長度47厘米,寬38.7厘米,有色繪圖,框線繪有十二神祗圖像及其命名,四角裝飾植物圖案。1973年,湖南博物館確認其墓葬建立於春秋中晚期。帛書的最早摹本於1944年在《晚周繒書考證》中出版。

36、世界上最早的寫實場景畫:車馬儀仗圖

《車馬儀仗圖》是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西漢期的帛畫,現存於湖南省博物館。畫的尺寸為2.12米*0.94米,表現了墓主身穿劉氏冠服,手持長劍,被眾多侍衛和14列騎兵、車陣、方陣環繞的畫面。場景似乎是某種儀式,所有的人物均朝向墓主。這幅寫實作品被認為是中國繪畫史上最早的一部分。根據墓中其他出土文物,推斷墓主可能是一位重要的軍事人物,而畫面反映的是墓主生前檢閱軍隊的景象。

37、世界上最大的帛畫:T形帛畫

全球最大的絲綢畫是一個T型布局,名為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它於湖南省長沙市東郊的馬王堆一號漢墓中被發現。該作品長度為205厘米,頂部92厘米,底部縮至47.7厘米。畫作由三塊單層棕色絲絹拼接,中段為主體,兩側各是整體長度三分之一。畫面頂部有竹竿裝飾,整幅畫繪於單層絲絹上。帛畫兩角下垂著青色麻線編織的筒狀帶子。

38、世界上最早使用簧片的樂器:竽

1972年,考古學家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挖掘出一件引人注目的陪葬品,一款名為竽的音樂器具。該樂器特別之處在於其22根管子的設計,精妙細緻,可能主要用於摺疊。然而,它幾乎沒有實際音樂表演的功能,而是作為象徵死者社會地位和權利的明器。令人震驚的是,竽內部有一種名為簧片的部件,這使它成為已知最早的使用簧片的樂器。這一發現對於理解古代音樂文化和樂器演變過程具有重大意義。

39、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織物:起絨棉

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一種稱為起絨棉的早期提花織物。在保存良好的十五件錦衣中,十二件使用了起絨錦作為裝飾邊緣。經過紡織科學家的精細測試,確定這些起絨錦的絲織技術達到了高級水平,他們能精確地根據蠶絲纖維的大小配備合適的蠶繭數量,以生產出符合特定絲織品要求的生絲纖度。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起絨錦是首次在考古發現中出現,代表著一項重要的新發現。

40、世界上製造最精良的絲綢織物:素紗單衣

素紗單衣,又稱素紗襌衣,是一把西漢時期的直裾紗衣,於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發掘出土,被譽為國家一級文物。其結構特點是交領、右衽和直裾,袖口較當時的流行服飾寬大。除有織錦裝飾的領口和袖口外,整個衣物是用素紗製造的,沒有染色或襯裡。使用單經單緯絲織成的衣物,其細緻豐富的蠶絲,均勻的網眼以及只有49克的輕量,讓這件服裝成為了西漢初期絲綢製作技術的代表。2002年,該文物被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的首批名單中。

41、世界上最早的行星記錄:五星占

《五星占》是漢族歷史上一部反映古代天文學探索的關鍵著作,它從秦始皇首年至漢文帝三年,全面記載了天體運動,尤其是對木星、土星和金星的移動情況進行了精確觀測與記錄。古代人通過解析這些天體運動對吉凶的預測非常常見。此書還涵蓋了大量的占星技藝和五星行度表,展現了那個時代的占星文化及天文學知識。總的來說,《五星占》被視為中國古代天文學與占星學的傑出代表。

42、世界上最早的實測比例尺地圖:地形圖和駐軍圖

作為國家一級文物,《西漢初期長沙國南部地形圖》和《駐軍圖》是全球最早的比例尺地圖,它們均出自馬王堆漢墓,誕生於西漢初年,距今已有2100餘年歷史。初被發現時,這兩幅地圖的狀況十分糟糕,粘連和損壞嚴重,經過專業的修復和整理,才最後被確定名稱。這兩張地圖是我國古代地圖學的寶貴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43、世界上最早的完整軟體古屍:辛追

辛追,出生於前217年至前168年間,是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和兒子利豨的母親。1972年,在長沙市東邊馬王堆的漢代墓地中被發掘出她的墓葬。其遺體狀態保存無比完好,身體仍完整未毀,乃至皮膚上的毛髮、指紋和趾紋都清晰可見,肌肉仍保有彈性,部分關節還能適度活動,被譽為全球濕屍中的最優秀之一。2019年,學者們提出“辛追”可能是對其真名“避”的誤解。

44、世界上最早的醫方著作: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部醫學書籍,其作者已無法追溯。1973年,該著作在湖南長沙的馬王堆三號漢墓中被考古專家發掘出來。書名源於其目錄中的“凡五十二”。該書的出土填補了《內經》之後的中國臨床醫學文獻空白,被譽為中國最早的醫學指南。目前,這部著作被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館,並於1979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馬王堆漢墓整理小組編撰的版本。

45、世界上最早的性學書籍:養生方

《養生方》是一部西漢時期的古籍,出自湖南長沙的馬王堆古墓,現藏於湖南博物館。這部著作是全球早期的健康照顧與性學書籍,內含四篇分篇,名為《十問》、《合陰陽方》、《雜禁方》和《天下至道談》。其內容主題包含健康養生,合理營養,吐納術和性生活,尤其對於“房中”事宜的細緻描繪,為氣功養生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極高的價值。書籍還詳細闡述了藥物處理性功能問題的方法,如老年性陽痿、一般性陽痿、陰莖腫大、精液短少等,並附帶女性外陰部圖解。

46、世界上最早的保健圖譜:導引圖

1974年,位於湖南長沙的馬王堆三號漢墓揭示出世界首份健康養生圖譜——彩色絲綢畫《導引圖》。此西漢早期藝術品,原尺寸約長100厘米,寬40厘米,前段40厘米為絲書。雖然圖譜發掘時已殘破,但經過修復後,展示出44幅小型全體指引圖案,分布於四層,每層11圖。圖譜包含各年齡段人物形象,展示多種體操動作,主要是徒手訓練。每個圖案的周邊標明動作名稱,部分字跡尚可判讀。

47、世界上最早的彗星記錄:天文氣象雜占

《天文氣象雜占》為西漢初年創作的帛書,描繪了五星運動、合併周期,彗星形態等,為已知最早的天文學成果。馬王堆發現此書,描繪了秦漢時期的學科技突破。它也是最早記錄彗星的作品,對古科技理解極為重要。

48、世界上最早的畜牧學書籍:相馬經

《相馬經》帛書是古代中國的一部重要的動物學及畜牧學文本,是原版《相馬經》丟失後的抄本。該書於1973年12月在湖南長沙的馬王堆三號漢墓被找到。這部作品誕生於西漢時期,其物理尺寸為30.5厘米長和19厘米寬。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經、傳、故訓三部分,主要關注從馬的頭部進行馬匹鑑定的技巧。

49、世界上最早的印花織物:印花敷彩紗和泥金銀印花紗

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出土文物,印花敷彩紗和泥金銀印花紗為人類最早的印花布藝證物,顯示出中國在漢代之前就在絲織印花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並保持領先。印花,一種利用染料或塗料在織品上製作圖案的技術,是織物裝飾最主要的方式。隨著染色技術的提升,印花繁榮發展,甚至在漢代初始,其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

50、世界上最快的建樓速度:活樓

湖南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在長沙市使用其獨立的建造技術,僅用28小時45分鐘就成功建設了一棟11層的公寓樓,展現了其高效的建築實力和令人驚嘆的施工速度。這座使用不鏽鋼材質的多層住宅樓被讚譽為“活樓”,刷新了全球最快建築施工紀錄。該建築奇蹟不僅展示了湖南遠大的優秀能力,也證實了現代建築科技的飛速進步。

51、世界上最多的簡牘出土地:長沙走馬樓

在1996年,湖南長沙走馬樓地點的考古挖掘揭示了過萬分三國吳國時期簡牘,創下全球單一考古地點簡牘發現數量最多的記錄。這些簡牘橫跨嘉禾元年至嘉禾六年,形式多元,從木簡到簽牌等,內容涵蓋各方面,如經濟、人口、財務及身份等信息。這批文字材料的總量優於全國曆年累計,其對三國吳國社會經濟歷史的研究價值不言而喻,被視為20世紀的重大考古發現。目前,這批簡牘由湖南長沙市文物保管單位收藏。

52、中國最早的鋼製品:長揚劍

在1976年,考古專家在長沙的楊家山65號春秋晚期墓葬中,挖掘出了我們國家最古老的鋼製品,一把被命名為長揚的鋼劍。這個發現顛覆了中碳鋼最初在戰國中期才出現的認識,而是將其歷史推前到春秋末期,意味著提早了兩三百年。經金相檢測,此劍含0.5%中碳鋼,它的核心部分是由7至9層經過多次鍛造形成的,並可能經過了高溫退火處理。

53、中國最大的商代方尊:商四羊青銅方尊

商四羊青銅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重要祭祀用品,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1938年從湖南省寧鄉市的炭河裡遺址取得。這件方尊是中國商代最巨大的之一,其規模和質量均極為顯著。其雕飾上,羊和龍的立體雕塑顯得格外生動,構建了一幅複雜且豐富的景象。這件青銅方尊的一體鑄造技術展示了商朝的高水平鑄造技藝,被譽為青銅藝術中的珍品,名列中國十大傳世國寶之列。

54、中國最早的金屬稱量貨幣:青銅斧幣

1959年,專家們在湖南寧鄉黃材的商代遺址發掘出一個銅鐃,其中藏有224把未曾使用,完全一致的微型青銅斧。通過對《居後敦》和《易·旅》的文獻研究,專家們推測這些青銅斧可能曾作為貨幣進行交易。它們或許是東周“布錢”的原型,這也意味著“斤”字的形狀可能起源於斧頭。由此,我們可以理解,藏在寧鄉銅鐃中的青銅斧頭實際上可能是一種早期的重量貨幣,這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金屬貨幣。

55、中國第一條標準的汽車公路:長潭公路

長潭公路,中國的首個汽車道,始建於1913年,9年後即1921年10月1日造好,全長50公里。投入90萬銀元,施工時移動了56.6萬立方米的土石,並鋪設了3.4825萬立方米的沙。它包括31座橋樑、86個涵洞,還有一個東岸碼頭和五個駁岸。這條公路不僅增進了湘潭和長沙兩大城市的交通,還標誌著湖南現代公路運輸業的起步,對我國公路歷史以及軍事和經濟皆具有重大意義。

56、世界第一跨:洪山廟大橋

作為一座斜拉橋,洪山廟大橋特點是沒有橋墩和背索斜塔設計,主要跨度為206米,寬33.2米。橋塔從地面到頂部的垂直距離為136.8米,如果算上鋼殼基座,總高度超過150米,對等於五十層樓的高度。塔基的穩定性得益於擴大型基礎路,其尺寸長31米、寬30米、高11米。在基礎之下,還設定有25根,每根長5米、深2.0米的抗滑樁,更進一步增強穩定性。

948點讚
舉報
聲明:《湖南世界之最-湖南十大世界之最排名-湖南有哪些世界第一》一文由TOP10排行榜網網友供稿,著作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您對文章有異議,可在反饋入口提交,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處理!
湖南之最相關文章
各省世界之最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相關分類
熱搜記錄
熱門記錄
中國之最投票榜
熱門中國之最文章
新增卡片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