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自古以來就被人們重視,古人認為樂“曉政治,通軍事,喜喪不可缺,宴飲不可少”,《禮記》也將“樂”和“禮”放在同樣的地位,而聰明的古人在實踐中逐漸學會製造各種各樣的樂器,其中竽就是最特別的一個,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竽吧!

世界上最早使用簧片的樂器

在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考古發掘中,一件非常特別的陪葬品惹人注目。這是一種名為竽的樂器,它擁有前後兩排共22根管子,其設計獨特且精細,一般認為其管子構造可能主要用於摺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竽並非作為實際使用的音樂工具,而是作為明器存在,象徵著死者生前的地位和權力。更為驚人的是,在這個竽的內部,我們找到了一種名為簧片的部件,這使得這款竽成為了已知世界上最早使用簧片的樂器。這一重要發現對於了解古代音樂文化和樂器發展歷程具有重要價值。

竽是什麼樂器

竽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族吹奏樂器,形如笙但更大,有更多的管子,並在戰國至漢代被廣泛傳播。原本有36個管子的竽,後來減少到23個,總高度為78厘米。竽的斗和嘴部分是木製的,塗有絳色漆。它設有22根由直徑約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的管子,長度從14厘米到78厘米不等。管子被分成前後兩排,每排11根,用四到五個蔑箍固定在竽斗上。上部裝飾有一條絳色的羅綺帶。前排的一根長竽管上插有一個角質的“塞”,這根竽管及其相鄰的一根長竽管下端分別設有兩個音孔,竽斗上有兩個圓孔。後排的兩根長管也是如此。

長沙馬王堆漢墓一號

1972年於長沙馬王堆漢墓一號出土的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長度230厘米,寬度92厘米,高度89厘米。該木棺為四層木棺的第三層,梓木製造,內外都塗有朱漆。壁面在朱漆上繪製了用綠、褐、赤、黃白等顏色的虎龍戰鬥、雙鹿躍雲、雙龍穿壁以及仙人、雲氣、仙鹿等圖案。這些畫面展示了迷人的海外仙山和神仙洞府的場景,體現了吉祥升仙的主題,除了棺槨之外,該墓還出土過許多陪葬品,其中車馬儀仗圖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寫實場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