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樂器,自古以來就聞名於世,如今仍然有許多曲子用笛子演奏,其中多以竹笛等為主。而在古代,人們製作笛子的工具可不僅僅只有竹子或玉等材料,還有骨笛,其中賈湖骨笛被稱為世界之最,也是河南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聲音階管樂器

賈湖骨笛,發現於河南舞陽賈湖遺址,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聲音階管樂器,它令中國音樂文明起源時間提前至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7800~9000年。骨笛由鶴的尺骨精心磨製,共有七孔,其中第六孔與第七孔之間有一調音孔,通過發兩變音來調整最後一個孔的音調。兩件發現的骨笛形制相似,音研測結果顯示為一雌一雄,體現了古代雌雄笛傳統。此骨笛被證實為早期豎笛或洞簫類樂器的原型,可奏出節奏感強的音符,現代音樂家用其可以吹奏出《小白菜》這樣五聲階的曲子。

賈湖骨笛的意義

賈湖骨笛的發現,為我們理解中國音樂和樂器歷史進程提供了豐富的實體證據。此外,其影響力遠超簡單的音樂歷史篇章。對於此後廣為人知的中國禮樂制度,具有地方特色的道家文化和道教,乃至整體的中國文化和文明,賈湖骨笛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只能通過文字簡要描述。賈湖骨笛不僅是稀有的史前文物,更是中華民族從無知走向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賈湖骨笛演奏方式

在1989年,黃翔鵬提出一種新的吹奏方式--斜吹法。劉正國通過實驗比對,發現斜吹法與傳統的橫吹和豎吹有顯著區別,即用笛的一端作為吹口,斜著持笛,吹口與嘴唇形成約45度角,發聲原理是氣流與管端內壁摩擦。實驗顯示,斜吹法能生成更清晰、飽滿的音色,且音量較大,相較於豎吹法,斜吹法能更輕鬆演奏出兩個八度。儘管豎吹法似乎在實際演奏中更為常見,但骨笛演奏更適合使用斜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