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雖然生活在古代,科技文明不如現代,但是他們的智慧也是非常高的,創造出許多優秀的作品,甘石星經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個,被列入中國古代十大著名科學典籍之中,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著作吧!

中國最早的天文著作

《甘石星經》是一部戰國時期的天文學研究著作,分別由齊國的甘德和魏國的石申所作,後人將二者的著作合併,稱為《甘石星經》,包含甘德的《天文星占》和石申的《天文》兩部分,各分為八卷,總計十六卷。兩人的著作融合了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研究,共同形成了這部偉大的天文學經典。《甘石星經》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天文學成就中獨樹一幟,是中國最早的天文著作,更是全球最早的天文學著作之一,對科學史有著深遠影響。

甘石星經內容簡介

《甘石星經》包含甘氏和石氏兩個部分,詳細呈現了中國最早的星表——甘石星表及其特殊的赤道坐標形式。其中,石氏部分囊括了二十八星宿與中外官的信息,而甘氏部分精準記錄了五大行星的活動和規律,並首次揭示了這些行星的各自出沒模式。此外,該文獻記載了800多顆恆星的名字,並精確測定了120顆恆星的位置。它比歐洲第一恆星表早約200年,提供了基本數據供後世天文學家研究日、月、行星的位置與運動。《甘石星經》反映了戰國時期的天文學成就,是最早的星際觀測記錄書籍。

甘石星經的意義

《甘石星經》展現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輝煌,其影響力並不局限於科學領域,還滲透到政治和文化層面。公元前212年,秦始皇運用天文學知識,在阿房宮和酈山陵兩大建築中融入了天文與地理的元素。公元前194年,長樂宮城牆被增高三丈,城形因仿南北斗而被稱為“斗城”。

此外,西漢陵墓壁畫中的星象圖同樣引人注目,其最知名的例子就是河南洛陽西北郊的西漢墓壁畫。西漢眾帝還偏愛解讀天文現象,然而其解讀經常過於牽強,以至於宋代禁止流傳,但緯書中仍保留著春秋戰國的天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