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是河南歷史十大名人之一,他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列入建安三神醫之中,曾被尊稱為“醫聖”,他還編著出著名的醫書——《傷寒雜病論》,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醫書吧!

中國第一部臨床醫學專著

在東漢晚期,張仲景秉承了諸如《內經》和《難經》等醫學經典理論,並通過自己的醫療實踐,總結並發揚前輩的醫學成果。他將自身的臨床經驗整合,編著了中國首部臨床醫學專書,取名為《傷寒雜病論》,又叫做《傷寒卒病論》,約於公元200年至210年間完成。該書在遺失後,由王叔和等人收集並編校,劃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其中《傷寒論》十卷,專門研究傷寒等急性傳染病。

傷寒雜病論的貢獻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古代醫學歷史上的一部傑作,集成了秦漢以來的醫藥理論,並在臨床醫療實踐中得到廣泛套用。該書最大的貢獻在於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作者張仲景綜合考慮了疾病的各種症狀、發病規律、治療原則等多個角度,以病邪侵入身體的深淺程度,及患者體質、正氣的變化等因素,創新性地分類了外感熱性病,並提出了一套系統的診療規則。這套原則不僅適用於熱病的診療,也為中醫臨床各科的診療提供了基礎。

傷寒雜病論的影響

《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學界的經典巨作,被各代醫家推崇,作為主要的基礎教程在中醫院校進行教學。特別在2003年非典期間,其內容及作者張仲景再次成為公眾的關注焦點。這在西方醫學中是難以想像的,因為並無19世紀的醫學著作仍作為教科書,西醫的治療也不會參考幾百年前的療法。在《傷寒雜病論》中,張仲景首創了三種治療方法:人工呼吸、藥物灌腸以及膽道蛔蟲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