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陽是十大中國歷史上姓孫的名人之一,說起孫陽,大家可能會感到陌生,其實孫陽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伯樂,據說他創作出了《相馬經》,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畜牧方面的書籍,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世界上最早的畜牧學書籍

《相馬經》帛書是古代中國的一部重要的動物學及畜牧學著作,它是原作《相馬經》丟失後的抄寫本。在1973年12月,此書在湖南長沙的馬王堆三號漢墓被發掘出來。此書成於西漢時代,尺寸為30.5厘米長和19厘米寬。它的內容涵蓋了經、傳、故訓三個部分,主要集中在從馬的頭部進行相馬的技巧討論。

相馬經的內容有什麼

《相馬經》是一部現有77行,約5200字的帛書,由於殘失了約500字以及缺乏可供參考對照的現存版本,對其部分內容的全面解讀存在困難。這部經典主要涵蓋了經、傳、故訓三個部分,關注的主題是關於馬的頭部特徵以及相馬理論。整篇文章以隸書呈現,插有米絲欄,遺憾的是該書目前已經斷為兩截。文章的敘述方式近似賦體,具有明顯的文學特色。《相馬經》的發現對於研究我國的養殖業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它提供了在歷史文獻中從未見過的漢初鑑別畜牲的相關資料,進一步證實了我國在鑒馬方面有著深遠的歷史根源。

相馬經賞析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相馬經》是戰國晚期楚國人的作品,無書名和篇目,共5200字,主要闡述對馬各部位的觀察方法。這部書將馬分為一般良馬、國馬和天下馬三等,與《莊子·天下篇》的理論相符。作者在書中複述並深化了伯樂的相馬理論,並通過對馬特徵的詳細描述和面向原有法則的疑問,進一步解釋了如何判斷馬匹的優劣。這部書中的一些專業術語尚需研究,但我們可以看出戰國時期的馬匹鑑定技術已相當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