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是國內較具權威性,並且使用較為廣泛的評分網站,每個人都可以在對應的欄目下面獻上自己心目中的評分,高分通常代表一部作品的受歡迎度和好看程度,近日豆瓣公布了年度讀書榜單,其中高分外國非小說類文學榜單中,豆瓣高分文學作品外國非小說類有哪些,豆瓣評分高的外國文學作品有哪些,TOP10排行榜就為大家盤點並介紹好看的國外小說豆瓣排行榜前十名。

豆瓣2023年度外國非小說類文學

1.同意

《同意》是一本關於創傷、痊癒與勇氣的回憶錄。作者瓦內莎·斯普林格拉以冷靜、精確而坦誠的文字,講述了自己被法國作家G引誘、控制的經歷。這段畸形關係破裂後,瓦內莎被困在G的文學作品中,失去了詮釋自己人生的能力。G選擇那些孤獨、敏感、缺乏家庭關懷的女孩,因為他們的沉默意味著同意。然而,只需要一個聲音,就能打破沉默的共謀。

2.東京八平米

《東京八平米》是吉井忍的新散文集,描述了她居住在僅有八平米的房間裡的生活。雖然房間狹小,沒有廚房、冰櫃、洗澡間和洗衣機,但吉井忍依然以興致勃勃的態度寫下了自己的飲食起居和日本庶民生活的故事。她也將生活延伸到東京的街頭和公共空間,寫下了洗衣店、錢湯、咖啡館、漫咖店、電影院和小餐廳等等。通過講述東京人的故事,吉井忍展現了日本的世情百態,並探討了人在孤獨的城市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義。她提出了“八平米”經濟學的概念,鼓勵人們省下昂貴的房租,過簡單而充實的生活。她認為城市可以成為一個流動的家,每個人也可以在其中快樂自足。

3.我是誰?

《我是誰?》是一部由段義孚撰寫的圖書,由上海書店出版社於2023年出版發行。作者是一位著名的美籍華裔地理學家,也是人文主義地理學之父。在這本書中,段義孚回顧了自己至古稀之年的人生。他將自己的童年放在全球格局的大舞台上,回憶了他在歐美求學的歲月,並談及選擇地理學的原因。他坦率而真誠地剖析和反思了自己的身心特質,向讀者展示了自己的生理和精神狀態。段義孚曾在中國、澳大利亞、菲律賓、英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活過,他是一位真正的世界主義者。他將自己的世界觀從行為和事件的層面上提升到了觀念和思想的層面,超越了狹隘的地方主義, embrace embraced了更廣闊的人類文明。他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探尋個人生命的意義,以及怎樣才能過上美好的人生。儘管段義孚的經歷與眾不同,但他所面臨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正因如此,他的觀念和思想依然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恆價值。

4.復調

2023年出版的《復調》是一本關於傷痛和音樂療愈的散文。主人公肯尼科特為了探尋音樂和生命的意義,決定學習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母親過著悲傷的生活,對待子女苛刻,但她的一生被真正了解了嗎?學習曲目的過程幾乎讓人放棄,但也讓人直面自己最深處的情感,並試圖回答兩個重要的問題:認識一首樂曲的標準是什麼?了解一個人的標準又是什麼?肯尼科特將這些經歷寫成了《人生終曲》。

5.終了之前

《終了之前》是一本由薩瓦托寫的回憶錄,經侯健翻譯後出版。這本書回顧了薩瓦托一生的經歷,以及他對人類苦難生活和生存意義的思考。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薩瓦托為何放棄物理學,轉向文學。而通過他的思考和經歷,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對20世紀的動盪局勢有著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感受到他作為真正的人文學者所面臨的困難,以及對苦難大眾的真誠同情。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人類學者對於存在等哲學問題的思考,以及對苦難的同情。

6.寫作是一把刀

《寫作是一把刀:與費雷德里克-伊夫·熱奈對談》是一本由安妮·埃爾諾所著,欒穎新翻譯的圖書。該書是一部訪談錄,主要關於文學創作。通過與費雷德里克-伊夫·熱奈的電子郵件採訪,埃爾諾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思考了寫作、世界、文學和社會等話題。她詳細討論了自己用手術刀一樣精確的寫作方式,並解釋了自己的寫作過程。她強調真誠和精確是最重要的,而且後者更難實現。對於她三十年的寫作實踐,她不希望簡化為幾條原則,而是詳細解釋和闡述。這本書對於理解作家的經歷和寫作風格非常有幫助,同時也是文學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資料。該書以真實的生活經歷為基礎,令人動容,值得一讀。

7.黑塞書信集

《黑塞書信集》是一本記載了赫爾曼·黑塞70年書信的圖書。這本書挑選了代表性的信件,內容包括黑塞的成長、家庭與思想的變化、追求與奮鬥、創作歷程以及與親人和同代人的交往等。這些信件見證了黑塞從少年到老年的生平和經歷,同時也展現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交替和文化變遷。《黑塞書信集》為黑塞愛好者提供了研究他生平的一手資料,同時也展示了他對文學藝術的獨到見解。這本書將黑塞置於他所處時代的人際關係網路中,形象地展示了他與同時代人交錯的精神世界。

8.生活的代價

《生活的代價:論家庭生活》是一本探討女性與家庭生活的自傳三部曲的第二部。作者德博拉·利維通過回憶錄的形式,描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與代價。她思考了女性所追求的有意義、有價值、有樂趣的生活,並引用了多位藝術家和思想家的作品。這本書描繪了當代女性生活的劇變,追求一個更輕鬆的生存方式。利維希望打破舊有的界限,擾亂社會等級制度,讓女性在一個不利於她們的世界中獲得更自由的角色。這是每個女人的故事,她們用自己的愛和勞動創造了一個家,卻滿足了其他人的需求。本書是對這種現象的深入探討,也是對女性主角的追求,希望她們可以更輕鬆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9.媽媽走後

《媽媽走後》是一本描述作者米歇爾·佐納和母親之間特殊關係的圖書。故事發生在2014年,當時米歇爾得知母親患癌症後,回到家鄉照顧她。米歇爾從小在韓國和美國兩種文化中成長,卻沒有真正融入其中。青春期時,她因追求音樂夢想而與母親疏遠。在陪伴母親的日子裡,她們進行了深入的交談。母親去世後,為了緩解自己的傷痛,米歇爾開始學習做母親以前常做的韓國食物,並寫下內心的告白。在追尋自己身份的旅途中,米歇爾重獲母親賦予她的品味、語言和天賦,並通過食物和音樂讓母親“重生”。

10.我以文字為業

2023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我以文字為業》,是一部由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古恩所著的散文集。該書共有六十八篇散文,被稱為一部“思想自傳”。勒古恩認為在即將到來的艱難時代,我們將需要一些不同於現狀的作家的聲音。這些作家能夠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超越恐懼和技術迷戀,看到其他的生存道路,並能夠想像出希望的存在。她認為我們需要那些能夠記住自由的作家,能夠把握更廣闊現實的實在主義者。這本書或許能滿足人們對於這樣的作家聲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