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因文物如果出國展覽會對文物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且會大大增加文物的損毀幾率,因此國家先後發布了三批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而國家博物館作為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其中所展示的文物數不勝數,那其中哪些被禁止出境展覽呢,一起來看看吧。

國家博物館十大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1.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這個於1978年出土在臨汝縣閻村的新石器時代前期紅陶砂質葬具,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這個畫有真實生動的鸛魚石斧圖的陶缸目前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這幅畫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現存最早,面積最大的陶畫。

2.陶鷹鼎

陶鷹鼎是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的陶器,是於1957年出土在陝西太平莊成年女性墓葬中的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陶器,而這個陶器以駐足站立的鷹為形象造型,是將動物美感和鼎形器物特徵融為一體的遠古時期雕塑藝術珍品。

3.商子龍鼎

商子龍鼎是因鼎緣刻有銘文子龍而得名的商代末期青銅圓頂,於上世紀20年代出土在河南輝縣,雖然曾輾轉多地,目前已經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中,而這個整體器身飽滿,體型碩大的商代青銅圓鼎中最大的一件青銅器,展現出高潮的商代青銅鑄造工藝技術。

4.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於1938年出土在湖南寧鄉縣,目前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中,而這個高58.3厘米,邊長52.4厘米的商超晚期青銅利器,每個肩角鑄刻由四個卷角羊頭,是中國出土的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5.后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是一個重達832.84公斤,鑄造與商朝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的青銅鑄品,鼎身四周鑄刻由精巧的盤龍和饕餮紋,使得文物整體顯得雄偉莊嚴、威武凝重,而這箇中國最重的古代青銅器也體現出商代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

6.西周天亡簋

這個於清朝道光年間出土在陝西寶雞市眉縣的高24.2厘米,口徑21厘米的青銅器,目前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中,而這個整體素樸莊重的器物,內里底部用大篆刻有8行77個銘文,記錄著伐紂滅商後的祭祀大典的事跡,成為研究西周早期歷史的重要文物。

7.大盂鼎

這個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重達153.5千克的西周早期青銅重禮器,於1849年出土在陝西寶雞市眉縣李家村,目前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而在器物內底篆刻的291個銘文,記錄著當時的社會狀況,對現代人們了解當時的歷史有著較高的史料價值。

8.虢季子白盤

這個商周時期盛水器於晚清時期出土在寶雞,目前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因盤內底部刻有的111個銘文,記錄著虢國子白奉命出戰屢獲戰功,周王為其慶功的史跡,而這個有著奇特盤形的青銅器也是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9.利簋

利簋又被稱為武王征商簋,是於1976年出土在陝西臨潼縣零口鎮的西周早期青銅器,而這個器內底部篆刻由4行33字銘文的器物,記載著武王伐紂的重大歷史事件,這個青銅器也是目前出土的最早的有著典型銅簋造型的西周青銅器。

10.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

這個於1956年出土在雲南省石寨山遺址M12墓中的西漢時期銅器,目前這個高51厘米,底徑29.7厘米,蓋徑32厘米的銅器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而在這個銅器上雕鑄有的127個立體人物表現得是滇王殺祭祖盟的典禮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