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文字記錄下來的歷史超過2000年,而中國歷史上卻有著無數讓人感到肅然起敬、感動不已卻又感到遺憾的悲壯瞬間出現,這些瞬間也無不讓人感到意難平,那中國古代意難平的故事有哪些,意難平的歷史故事有哪些,TOP10排行榜就為大家盤點並介紹古代意難平的事件。

歷史十大意難平

1.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是中國抗日戰爭以來戰死的最高級別將領。他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個人,更代表了所有為了中華民族存亡而犧牲的英烈。在日軍四面圍攻的情況下,張將軍身中七彈,臨終前說了一句話表達了對國家、民族和長官的信念。這句話使張將軍得以排名第一,是理所應當的。

2.崖山一戰天下亡

南宋與元朝的崖山海戰是關係到南宋朝廷存亡的決定性戰役。儘管南宋軍隊慘敗,但讓人痛心的是,數萬人為了國家的存亡而跳入大海殉國。張世傑希望繼續尋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但在得知宋帝昺死訊後,他也選擇了自殺。他被葬在海邊。據傳張世傑在風雨中問天求卜,如果天意是亡了大宋,他就讓船沉入海中。最終,在風雨中,船沉、人死、國滅,天下也亡了。

3.文天祥寧死不屈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英雄和詩人。他身為官員,卻選擇勇敢地去抵抗蒙元的入侵。他比喻救國如救父母,即使難以成功,也要全力以赴。他最終不幸被俘,但在被押送的路上,他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表達了他堅定的正氣。即使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義無反顧。多年來,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一直傳承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財富。

4.南明英烈不北王

華夏民族的歷史中,有不少漢奸投降敵人,但也有很多民族英雄選擇寧死不屈。這是中華文明的獨特之處。即使面對絕對的榮華富貴,像史可法、張蒼水這樣的人也選擇了忠誠於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他們雖然可以成為滿清的重要官員,但他們無法屈膝投降,因為這會摧毀整個民族。相反,一些南明的英雄寧願死守孤城,也不願向敵人低頭。他們深知大義,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衛江東忠義士民的面子。每當讀到這些壯烈的話語,人們都不禁淚流滿面。這些英雄的奉獻精神和高尚品格,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至今。

5.史可法揚州抗清

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英勇抗擊清軍入侵揚州。雖城破被迫選擇自殺,但他堅決拒絕讓城內百姓受到殺戮。清軍屠殺揚州百姓長達十天,死亡人數超過八十萬。揚州十日事件令後世深感震撼,詩人張爾藎以簡潔的楹聯表達了對史可法和揚州的敬意。史可法與揚州共同面對生死存亡的決心和風采,令人肅然起敬。

6.李定國客死異鄉

李定國是南明歷史上的名將,他一生都在為中原抵抗滿清入侵而奮鬥。他連續擊敗了滿清四大漢奸王之首孔有德和滿清敬謹親王尼堪,是中華歷史上戰勝外族的最大勝利之一。然而,他的功績卻被同為南明軍事領袖的孫可望嫉妒。孫可望最終投降滿清,將南明軍的情報告訴了大漢奸洪承疇,使李定國被迫退向緬甸。不久後,南明的最後一位皇帝永曆被吳三桂絞死。李定國在臨終前對兒子說,寧可死於荒野也不願投降。這位名將最終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辭世,這個殘酷的結局令人難過。

7.岳飛盡忠風波亭

岳飛是一位英勇的將領,他奮勇抗擊金兵,為保家衛國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事跡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他並沒有在戰場上壯烈犧牲,而是在自家朝廷的監獄中慘死。岳飛的遭遇代表了歷代名將賢相在自家朝廷中冤死的悲壯命運,他們為國家付出了一切,卻最終被自己的國家所背叛。這種自毀長城的行為令人憤慨,也讓人感到無比嘆息。

8.夏完淳為國赴難

公元1647年,南京大獄中,43位抗清義士為國捐軀,其中最年輕的是17歲的夏完淳。面對死亡,他毫不畏懼,坦然接受命運。一個老人問他為何年紀輕輕就要死,他回答說寧願做袁粲而不做禇淵。夏完淳在牢中寫下《別雲間》這首五言詩,表達了對河山的眷念和對命運的無奈,同時也展示出他堅定的決心和豪情壯志。

9.石湖奉命出使日

范成大是為了保衛中華民族的尊嚴,勇敢地出使金國,並成功完成使命。南宋孝宗皇帝決定廢除跪拜受書的恥辱禮儀,但朝中大臣都害怕,沒有人敢去執行。范成大毅然決定去金國,即使幾乎被害,也沒有辱沒使命。在路上,他寫了一首含淚的詩,表達了他的心聲。這首詩被後世稱為絕唱。

10.張巡盡節睢陽城

在唐朝安史之亂中,張巡率領數千人堅守睢陽城,與十三萬叛軍進行了四百餘次戰鬥。他殺死了敵將三百人,自己的士兵也有十二萬人。這場戰鬥異常殘酷,張巡在督戰時極為勇猛,咬碎牙齒、血流滿面。城被圍困時,他甚至不得不將馬殺來吃,後來還不得不吃婦人老弱留下的食物。睢陽血戰是整個安史之亂時期最慘烈的戰役,最終城破,張巡與三十六名部將選擇了殉節,留下了大唐王朝最悲壯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