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近代史上,充斥著炮火與犧牲,靠著無數的戰役,我們才有了今天,其中的長征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四渡赤水就是長征的一次決定性戰役,被認為是解放軍十大經典戰例之一,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長征這個歷史事件吧!

世界軍事史上最長距離的行軍

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最長距離的行軍,是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到達陝甘蘇區的一個戰略轉移行動,耗時兩年。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追擊,被迫開始長征,這期間共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攻占700多座縣城,行程約二萬五千里,在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與陝北紅軍在陝北革命根據地順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萬里長征順利結束。

長征的歷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開始第五次反“圍剿”,由於當時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與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實行先冒險後保守的戰略,導致紅軍屢戰失利。1934年4月,中央紅軍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決戰,損失慘重,7月,中革軍委命第7軍團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蘇區,又命兩個軍團北上西征,試圖減輕蘇區壓力,但均未成功,10月初,國民黨軍隊向蘇區中心進攻,紅軍被迫退出蘇區,開始長征。

此前,西征的紅6軍團轉戰湘西,並於此地的紅軍第3軍取得聯繫並會師,緊接著便向湘西發動攻勢,創建了湘鄂川黔蘇區,這也有力的配合了中央紅軍的突圍轉移行動。10月10日,中央紅軍第1、第3、第5、第8、第9軍團及中央、軍委直屬隊共8.6萬餘人開始戰略轉移,與紅2、紅6軍團會合,紅軍第24師及地方武裝留守中央蘇區繼續戰鬥。

長征的由來

長征最開始並沒有用“長征”這個名字,中央紅軍在最初的時候,行動目標是與紅2、紅6軍團會合,打破國民黨軍圍剿,因此當時的名字是“長途行軍與戰鬥”、“遠征”、“轉移”或“戰略轉移”等。後來朱德在《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中首次提到“長征”一詞,此後的許多講話、文藝作品以及各種活動中又多次提到長征,因此這次行軍逐漸就被命名為長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