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除了戰爭以外,疫情疾病是導致人口驟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世界範圍中,有那麼幾次大型疫情導致全球死亡人數驟升,而疫情爆發的另一面也是人類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那世界上著名的疫情有哪些,最嚴重的疫情是什麼病毒,TOP10排行榜就為大家盤點並介紹全球疫情十大排名。

世界史上疫情排行前十

1.黑死病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起初,人們普遍認為是由一種名為鼠疫的細菌引起的。然而,近期有人認為還有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引發了黑死病。關於黑死病的起源,歷史學家存在爭議,但一些人認為是在十四世紀從中國或中亞傳到歐洲的克里米亞。這次瘟疫導致了全球高達7500萬人的死亡,其中歐洲的死亡人數約為2500萬到5000萬。黑死病的症狀之一是患者身上出現大量黑斑,對於感染此病的患者來說,幾乎沒有治癒的可能,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毛皮中的蚤攜帶傳播的。在14世紀,黑鼠數量龐大,一旦病發,瘟疫便會快速蔓延。1348年至1350年期間,歐洲有2500萬人死於黑死病,隨後的40年又發生了多次疫情。最初,瘟疫細菌潛伏在亞洲戈壁沙漠數百年,然後通過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從中國傳入中亞和土耳其,然後經由船隻傳到義大利和歐洲,進一步蔓延。歐洲密集的人口成為此疾病的傳播的理想環境。黑死病在短短3年內肆虐整個歐洲大陸,並傳播到俄羅斯,導致了數十年的死亡。

2.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起始於1855年的清朝雲南地區,後造成1894年香港鼠疫,總共波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個國家,死亡達千萬人以上。 此次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

3.查士丁尼瘟疫

公元541到542年,拜占庭帝國遭受了嚴重的瘟疫,對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場名為查士丁尼瘟疫的大規模鼠疫導致拜占庭帝國人口銳減,勞動力和兵力減少,生活秩序被破壞。此外,瘟疫還對拜占庭帝國、地中海和歐洲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拜占庭帝國一直試圖重現羅馬帝國的輝煌,但查士丁尼的野心最終被瘟疫粉碎。鼠疫發生時的景象令人恐懼,大量人員死亡,屍體無處可放,城市瀰漫著屍臭味。查士丁尼下令修建大型墓地來掩埋屍體,但瘟疫仍然持續肆虐,最終導致君士坦丁堡40%的居民喪生。鼠疫的引發導致饑荒和內亂,讓拜占庭帝國元氣大傷,步向崩潰。

4.倫敦大瘟疫

1665年到1666年,英格蘭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瘟疫,被稱為倫敦大瘟疫。這場瘟疫造成了七萬五千到十萬人死亡,占當時倫敦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瘟疫是由淋巴腺鼠疫引起的,人們通過跳蚤感染了鼠疫耶爾森菌。有兩種說法關於瘟疫的來源,一種是來自法國,另一種是來自荷蘭。瘟疫最初在聖吉爾斯教區爆發,隨著人口增加和衛生條件惡化,疫情迅速蔓延。國王和他的家人離開了倫敦,但市長、參事以及一些神職人員、醫生和藥劑師留下來對抗疫情。由於疫情擴散迅速,人們不得不封鎖患者所住的房屋,嚴禁人員出入。在惡劣的條件下,成千上萬的病人死去。到1666年9月,倫敦成了一座寂靜的死城。疫情在秋季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到1666年2月,城市被認為安全。但與此同時,瘟疫傳到了法國。在1666年9月,倫敦遭遇了一場大火,燒毀了大部分感染的房屋,這標誌著狀況的好轉。倫敦在重建中獲得了新生。

5.美洲瘟疫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美洲原住民沒有與歐亞非大陸發生接觸,因此對歐洲人帶來的疾病沒有免疫力。歐洲人帶來的瘟疫對印第安人來說具有極高的致命性。奪取印第安人生命的最直接殺手不是歐洲人的槍炮,而是他們所帶來的疾病,如痳疹和天花。這些疾病摧毀了當時的阿茲特克文明。雖然歐洲人的先進武器並不是主要原因,但他們的傳染病蔓延速度超過了向美洲進軍的速度。歐洲人的農業歷史悠久,與病菌的接觸已經形成適應性,而印第安人則缺乏與家畜接觸的經驗,沒有免疫力。相比之下,非洲人與歐洲人較早接觸,擁有相似的免疫系統和抵抗力。疾病的傳播也可以是雙向的,唯一一種從美洲傳入歐洲的疾病是梅毒。

6.米蘭大瘟疫

1629年至1631年,義大利爆發了一系列的鼠疫,被稱為米蘭大瘟疫。這次瘟疫波及了倫巴和威尼斯,造成了約28萬人的死亡。這是黑死病之後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最後一次大規模爆發。瘟疫最初由德國和法國士兵帶入義大利曼圖亞,在三十年戰爭中,威尼斯軍隊感染了疾病,當他們撤退到義大利中北部時,將疾病傳染給了當地人。當時米蘭的總人口為13萬,而這次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6萬。

7.雅典鼠疫

雅典公元前430到前427年的大瘟疫造成了近一半的人口死亡,整座城市被摧毀。專家認為這場疫病可能是鼠疫。雅典鼠疫是一種毀滅性的傳染病,影響了整個古希臘羅馬城。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對這場瘟疫進行了描述,病人突然發高燒,眼睛發紅,喉嚨和舌頭髮炎,有惡臭,伴隨嘔吐和腹瀉的乾渴,身體疼痛發炎並轉成潰瘍,無法入睡或忍受床榻的觸碰,有些病人甚至在街上裸體遊蕩,尋找水喝直到死亡。連狗也死於此病,吃了躺滿屍體的烏鴉和大雕也不幸喪命。存活下來的人要麼失去了身體的一部分,要麼喪失了記憶。

8.古羅馬“安東尼瘟疫”

古羅馬的“安東尼瘟疫”是一種傳染病,症狀包括劇烈腹瀉、嘔吐、喉嚨腫痛、高燒、皮膚潰爛等。這種瘟疫最初是由在戰爭中的士兵帶回羅馬帝國的天花和痳疹傳染給安東尼的人們。瘟疫奪走了兩位羅馬帝王的生命,導致大量人口死亡,估計總計高達500萬人。此瘟疫對羅馬帝國的社會、政治以及文學和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不同地區也遭受到疾病的襲擊。雖然現代歷史學家不同意瘟疫是雅典失敗的原因,但人們普遍認為,戰爭的失敗為馬其頓的勝利鋪平了道路,最終建立了羅馬帝國。瘟疫以多種形式爆發,包括傷寒、天花、痳疹和中毒性休克綜合徵等。

9.馬賽大瘟疫

1720年,馬賽瘟疫爆發,成為該市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災難之一。這場瘟疫迅速導致10萬人死亡,城市和周邊地區受到了巨大影響。然而,瘟疫也迅速結束,馬賽很快從中恢復過來。經濟在短短几年內恢復並迅速發展,貿易範圍擴展到西印度群島和拉丁美洲。到1765年,人口增長已經恢復到1720年前的水平。這次瘟疫並沒有像14世紀的黑死病那樣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10.莫斯科黑死病

1770年底至1771年春季,莫斯科爆發了一場流行性大瘟疫。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設立隔離區、銷毀被污染的財產、關閉公共浴池等。這導致市民恐慌和憤怒,整座城市陷入經濟癱瘓,工廠、市場、商店和行政大樓關閉,糧食嚴重短缺,莫斯科人生活水平低下。貴族和有錢人紛紛離開莫斯科。1771年9月17日,約1000人聚集在Spasskiye門口,要求釋放反政府武裝分子和消除隔離。軍隊試圖驅散人群,但失敗了。大約300人被監禁。政府派遣官員恢復社會次序,採取措施減輕瘟疫的影響,如提供工作機會和食物,最終平息了民眾的不滿情緒。這場瘟疫的結束可能與法國政府採取的嚴厲措施有關,如禁止馬賽市民與其他地方人來往,以及建立瘟疫隔離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