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而這個以筆墨紙硯為工具的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人們常見的通常為楷書或者行書體,那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書法字型呢,本文就為大家盤點中國書法五大書體,看看你最適應那一種吧。

盤點最常見的書法字型

1.隸書體

隸書體又被稱為漢隸,是書寫效果略微寬邊,具有橫畫長而直畫短特點,呈長方形狀的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是起源於秦朝,經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享有漢隸唐楷之稱的書法字型。

2.篆書體

篆體又被稱為篆書,是漢子古代書體之一,也是珠澳可分為金文、石鼓文、六國古文、小篆、繆篆、疊篆等書體的古文字的統稱,並以鄧石如、吳讓之、錢沾、王澍為代表人物,並以《秦公簋》、《史籀篇》、《散氏盤》等為代表作品,在不同時期流行著不同篆體書法的字型,而小篆則是以李斯為鼻祖。

3.楷書體

楷書體又被稱為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最常見的一種字型,也是具有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為特點的漢字書法字型,是以《宣示表》、《薦季直表》、《樂毅論》等為傳世的魏晉貼代表作,唐代的楷書達到成熟,並以虞世南、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為代表性書法名家,其中我國古代十大書法家之一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為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範本。而初學楷體書法時,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以中楷最為適合。

4.行書體

行書體是萌發於兩漢時期,成行於魏晉時期,並在東晉產生了具有高度藝術典範性的行書風格的漢子的主要書體之一,而後到了中唐時期還又演變形成了獨居特色的藝術風格的六大書體之一,而這個以蘭亭序、祭侄稿和蜀素帖為代表作品,以王羲之、顏真卿和 米芾為代表書法家的書體,還可被分為行書、行草、行開楷等多個品類,東漢潁川劉德升還被人們稱之為行書鼻祖。

5.草書體

草書是在古隸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中國書法六大書體之一,是產生於漢代,發展於公元239至303年晉朝間的漢字手寫字型,是以字跡潦草而得名,以圓轉、率性和簡約為基本特點,主要分為章草、今草、狂草、行草等四個種類的字型,並以中國古代十大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懷素和王鐸為字型的主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