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位於福建省東南部,為泉州十八景之一,它風景秀麗,其上還擁有著名的老君岩,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除此之外還有這著名的三世佛雕像,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清源山的三世佛雕像吧!

我國現存最完好的“三世佛”石雕造像

中國清源山碧霄岩風景名勝區內保存有一座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是我國現存最完好的“三世佛”石雕造像。這座造像刻畫的是藏傳佛教自13世紀以來在佛堂中供奉的主尊,“三世佛”,該雕像以摩崖浮雕形式呈現,是一個矩形石龕,高3米、寬5米。石龕中的“三世佛”並排跏趺坐在仰覆蓮花座上,“三世佛”包括現在佛(釋迦摩尼佛)、過去佛(藥師佛)及未來佛(阿彌陀佛)。這三尊佛像的塑造風格均以土蕃式樣呈現,呈降魔相的釋迦摩尼佛和藥師佛手觸地,而藥師佛左掌還上托著缽;而阿彌陀佛則作出禪定相的施定印。

清源山三世佛為何泥塑變石雕

在1369年,由朱元璋帶領的漢族成功反抗蒙古族的統治,以多元宗教文化聞名的泉州人民,利用泥土、稻草和石灰將三尊喇嘛教佛像改造為漢傳佛像,以保護其免於被破壞。直到1988年,強烈的風暴導致其中一尊佛像受損,露出半邊肩膀。政府授權修復佛像,在去除泥土的過程中,才發現了三尊來自700年前的“三世佛”雕像。此後,市政府投資創建了一個保護這些“三世紀”石雕造像的項目,並且在原址上建立了新的保護工程,於1991年8月完成。同年,這個地方被批准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清源山三世佛的歷史意義

在1997年11月,泉州市舉辦的“清源山碧霄岩‘三世佛’石刻造像研討會”上,多方專家學者一致認定:清源山碧霄岩的元代喇嘛教三世佛石雕造像是我國迄今為止最早、保存最完好且位於最東南的藏傳佛教三世佛石像,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該造像對於研究藏漢文化交流以及西夏人(唐吾特、党項)在元代的活動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因此建議將其列為一級文物並申請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