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幢指的是一種佛教石刻,主要是石頭鑿成柱子,然後在上面雕刻經文,通常立在寺廟的庭院之中,外形類似塔,層數多為二、三、四和六層,其中陀羅尼經幢就是我國最著名的一種經幢,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陀羅尼經幢。

體量最大的經幢

趙州陀羅尼經幢位於河北石家莊趙縣,源自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是國內最高也是體量最大的經幢,由禮賓副使、趙州知州王德成督辦,趙州人何興、李玉等人建造。幢體實為花崗岩石雕刻而成,形似塔,本地人慣性稱它為石塔,因幢體刻有陀羅尼經,故得其名。陀羅尼經幢坐北朝南,包含基座、幢體和幢頂寶珠,八棱多層設計,由七級巨石構成,高達16.44米,每層以下列式都有八棱形華蓋或幢檐,雕刻構造精美,展現了中國建築與雕刻藝術融合的精髓,具有極高歷史和藝術價值。因此在1961年,它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首批主要文物保護單位。

經幢的由來

"幢"一詞源於梵語"馱縛若",原為中國古代的羽毛旗幟,用於儀仗。當佛教傳入中國後,信徒們將經文寫在傘形的綢布上,稱為經幢。為了持久保存,經文又被刻在石柱上,形成所謂的石幢。六朝時代開始沿用這種方式刻經,唐朝初期石柱陀羅尼經的刻制也隨之產生。宋代之後,經幢的設計變得更加精細,逐步融合了建築雕刻藝術與佛教內容,趙州陀羅尼經幢便是典型例證。

陀羅尼經幢的文物價值

趙州陀羅尼經幢的雕刻非常獨特,除經文以外,其餘部分雕有佛教人物、故事、神獸和花卉等。特別的是,三面刻有“婦女掩門”,此為宋代特有的藝術手法,顯示出佛教逐漸中國化、通俗化的趨勢,並與民族藝術、民間藝術相互影響。這種雕刻反映了宋代社會生活的面貌,也表明古代雕刻家在保留宗教內涵的同時,已將經幢打造成一件優秀的藝術品和裝飾性建築,彰顯了雕刻藝術的地位,以及古代藝術的人民性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