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聰明的古人根據觀測到的天象結合季節更替總結出氣候變化的規律,而位於山西襄汾縣陶寺遺址的古觀象台就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觀象台,古人就是在此觀測天象,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陶寺觀象台。

世界上最早的觀象台

陶寺觀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觀象台,建於公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會末期,是有史以來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陶寺文化建築,占地約1400平方米。它可能集天文觀測和宗教禮儀功能於一體,最重要的是,如果其上層的土柱真的具有觀測天象和傳授時間的功能,那么它將揭示我們陶寺文化的天文知識體系,這將把觀測天象和傳授時間的考古證據推回到4100年前,對我國古代天文曆法的研究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陶寺觀象台建築結構

陶寺觀象台位於陶寺城址東南部的東坡溝村,整體有三層的夯土構造,形成了一個直徑近50米的半圓形平台。在平台的頂端,有一個半圓形的觀察站,以此為中心,有13個土坑從西向東呈扇形分布。何駑說明,這個平台曾經有13根壓實的土柱,古人通過兩柱間的觀察,能看到東方的塔兒山的日出,根據陽光帶來的影子,可以推算出一年的12個節氣。經對比與農曆時間,經過實地模擬觀察,發現他們計算節氣的精確度很高。這個平台的一個主要用途可能就是通過觀察天象,為農民提供耕種時間的指引。考古發現表明,該平台可能也被古人用於祭祀。

陶寺古觀象台地位

《尚書·堯典》曾記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而陶寺古觀象台的存在也證實了《堯典》的記載。2009年的夏至時,考古學家成功地利用陶寺遺址出土的“圭表”複製品測量太陽影子,也證實了《尚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宅芬模謊艄。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的記載,陶寺因此被確定為堯帝古都,其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確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和天文學家初步推斷該觀象台形成於公元前2100年,這比英國巨石陣觀測台(公元前1680年)還早近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