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涵蓋了民族文學、傳統音樂、美術、戲劇等多個領域,截至2020年,湖北省共有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444項非遺,那麼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湖北的非遺吧!

湖北省十大文化遺產

1、黃梅戲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安徽省安慶市、湖北省黃梅縣

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起源於湖北省黃梅縣,於安徽省安慶市發展壯大,是一種由山歌、小調為基礎,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漢劇、楚劇、京劇等多種劇種而發展出來的,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黃鶴樓傳說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

黃鶴樓傳說以湖北武漢市黃鶴樓為主要區域發生的相關傳說,以歷史故事、神仙傳奇和名人軼事為主,是一種具有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傳說群”。2011年5月23日,黃鶴樓傳說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王昭君傳說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湖北省興山縣

王昭君傳說發源於王昭君的故鄉湖北省興山縣,逐漸形成了人們口中口口相傳的民間文學,流行於全國,構成昭君文化的獨特內涵,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學和人文價值。然而由於現代生產生活的改變,昭君傳說逐漸衰亡,為保護這一傳說,國務院將其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鑼鼓藝術(宜昌堂調)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湖北省宜昌市

宜昌堂調是一種民間音樂形式,以坐堂方式演奏為主,《楚辭》之中就有宜昌堂調的相關記載。因歷史悠久,所以宜昌堂調曲風獨特,曲牌套路多樣而有規則,演奏適應性強。2008年6月7日,鑼鼓藝術(宜昌堂調)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馬山民歌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湖北省荊州市

馬山民歌為荊楚古歌遺風的代表,其歷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楚地的“揚歌”“田歌”,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曲調優美動聽,內容廣泛,多以愛情題材為主。2008年6月7日,馬山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浠水鼓書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

浠水鼓書屬民間說唱曲藝,傳說其源自周莊王為正風化俗而創造出的擊鼓說講形式,後隨著地域發展,逐漸形成不同的流派,黃岡善書就是具有黃岡地方特色的一種曲藝形式,以內容豐富多變而受到人們歡迎。

7、程河柳編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湖北襄陽市襄州區程河鎮

程河柳編主要是以柳、木、草、藤條等柔軟的枝條為原料進行編制的工藝品,其編織技術包括穿編、定編、平編、擰編、精編、木編六種,結合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受到了人們的歡迎,遠銷海內外。

8、黃陂三鮮製作技藝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武漢市黃陂區

黃陂三鮮是一種傳統美食,以魚圓、肉圓和肉糕為主要原料製成,味道清香可口,十分鮮美,由寶慶樓黃庭禎創製,製作工藝繁雜,歷史悠久,因此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

9、木蘭傳說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河南商丘市虞城、湖北武漢黃陂區

木蘭傳說是中國民間傳說,始於隋唐時期,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故事中涵蓋了多個歷史階段的信息,包含倫理、文學、藝術以及民俗等多方面的內容,具有歷史研究價值。2008年6月7日,木蘭傳說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針灸(蘄春艾灸療法)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湖北蘄春

蘄春艾灸療法主要以產自蘄春的艾草為原料進行針灸,是流傳於蘄春地區四百餘年的民間灸法為當地人世代相傳的一種養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習俗,流傳至今,受到了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