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地處中國東北部、東北亞中心區域,具有東北特色,此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國的知名度較高,那麼黑龍江的非遺有哪些呢?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黑龍江省十大文化遺產

1、東北二人轉(海倫北派二人轉)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黑龍江

東北二人轉又叫小秧歌,是東北地方戲,起源並流行於東三省,因流行區域不同,分為東路、西路、南路、北路四個流派,其中黑龍江為北路,以綏稜的二人轉和海倫的北派二人轉最為著名,在2006年時,海倫北派二人轉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兩年後,綏稜的二人轉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方正剪紙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黑龍江省方正縣

方正剪紙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地方特色產品,有著內容豐富,工藝細膩,鄉土氣息濃郁的特點,融合了當地的傳統以及外來藝術的特點,形成了獨居東北特色的藝術風格。2008年,方正剪紙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評劇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佳木斯市

評劇是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被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也是中國十大知名戲曲種類之一,而黑龍江就是評劇的重要發源地區,此地也湧現出無數的評劇名家。評劇以唱念做打為主,結合了舞台表演和化妝等多種藝術形式,音樂婉轉,唱腔獨特。2006年5月20日,評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赫哲族伊瑪堪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黑龍江省

赫哲族伊瑪堪是赫哲族的一種曲藝說書形式,於清末民初時形成,表演形式以說為主,以唱為輔,無伴奏,採用說唱結合地進行敘述,有長、中、短篇 三種,是赫哲族人必不可缺的一種藝術品類和娛樂方式,價值獨特。2006年5月20日,赫哲族伊瑪堪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龍江皮影戲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黑龍江省哈爾濱

龍江皮影戲是黑龍江皮影“江南派”代表皮影戲,融合了樂亭影、遼寧影、江南影等多種風格流派的皮影戲,2011年5月20日,龍江皮影戲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6、端午節(五大連池藥泉會)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黑龍江黑河市

端午節(五大連池藥泉會)又稱“聖水節”,主要是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地區多個民族民眾共同在藥泉舉行的一種有著濃郁地方特色的端午節慶民俗活動,舉辦時間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四到五月初六,內容豐富多彩。2011年5月23日,聖水節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東北大鼓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

東北大鼓以說唱為主,主要以演唱者一人操小三弦進行自行伴奏說唱,同時在腿上綁“節子板”擊節,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京劇、京韻大鼓以及東北民歌的特點,有著曲調豐富、唱腔流暢的優點,內容多取材於小說、戲曲以及傳奇故事中。2006年5月20日,東北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興安嶺森林號子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黑龍江

興安嶺森林號子指的是黑龍江大小興安嶺林區工人們在伐木勞動中唱的一種步調統一的號子,內容和東北林區的開發、生產規模等緊密相連,有著典型的黑龍江民歌特色,聲音高亢,粗獷豪放。

9、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黑龍江省的饒河、撫遠兩縣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有著一整套的複雜加工流程,歷史上有許多民族有過魚皮文化,但是只有赫哲族將其發揚至今,然而由於製作工藝複雜、耗時長、成本高,這一技藝也逐漸失傳,因此為保護和傳承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2006年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樺樹皮製作技藝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

樺樹皮製作技藝是一種用樺樹皮通過砸制、剪貼等方法製成各種藝術圖案的技藝,是黑龍江省近代遊獵民族的獨特手工技藝,是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少數民族的藝術品,為保護這一技藝,2006年時,樺樹皮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