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繼元朝少數民族統一中國後第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王朝,這個朝代於1368年建成,於1644年覆滅,在這期間,明朝經歷過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永樂盛世等盛世,也經歷過昏庸帝王治理下的災難,那明朝著名戰役有哪些,明朝經典戰役有哪些,TOP10排行榜就為大家盤點並介紹明朝戰爭列表。

明朝十大戰役

1.明滅元之戰

明滅元之戰是明太祖朱元璋派軍北伐,結束元朝統治的一系列戰爭。朱元璋率領軍隊成功攻克淮安、壽光、臨淄、高苑等地,山東諸州縣也都被他軍隊所控制。1368年正月,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四月他的北伐軍隊奪取中原,七月又攻克通州。元順帝只能帶著家眷和官僚北走上都,成為北元的統治者。八月二日,徐達的部隊進入大都,北伐取得了徹底勝利,元朝滅亡。

2.應天之戰

1360年,陳友諒謀殺了徐壽輝並自封為漢王,勢力急劇膨脹,他打算進攻南京的大江下游。朱元璋聽從劉基的建議,派陳友諒的故友康茂才假裝內應,誘使陳軍攻打南京。陳友諒不知道這是計謀,五月份率軍南下。朱元璋派馮國勝和常遇春率軍設伏在南京北部的石灰山,徐達駐軍南門外,楊璟駐兵大勝港,張德勝和朱虎率軍守龍江關外。陳軍在龍灣登岸後,意外地遭遇伏兵,陷入混亂中,士兵被殺或溺死,被俘者超過2萬人。陳友諒只能乘小船逃走。

3.安豐之戰

宋軍在公元1237年冬季成功擊退了蒙古軍的入侵,保衛了安豐軍。安豐前後被圍三個月,杜杲多次率軍抵抗蒙古軍,宋軍成功斬殺了“葉國大王”。宋軍焚毀了大半攻城器具。安豐之戰是宋軍在兩淮戰場取得的另一次重大勝利,被稱為“淮右以安”。宋廷為了獎賞守城將士,發放了30萬貫犒勞費。戰後,杜杲晉升為淮西制置副使兼知廬州,並在半年後的廬州保衛戰中再次立功,升任淮西制置使。

4.南昌之戰

南昌之戰是元末農民戰爭中的一次戰役。趙普勝率領紅巾軍進攻南昌,但遭到南昌守軍的堅決抵抗。楊萬戶率舟師順流而下,與南昌守軍合力擊敗了趙普勝軍,奪取了多艘巨艦。趙普勝軍圍城54天后未能攻下,最終被迫撤退。

5.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大戰是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南部地區的一次決戰。這場戰爭歷時37天,規模龐大,兵力與艦船數量之多,在中國水戰史上是空前的。最終,朱元璋戰勝了陳友諒,為統一江南、建立明朝打下了基礎。鄱陽湖大戰被稱為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6.開平戰役

明朝建國後,為了鞏固邊疆,消滅北元殘餘勢力,朱元璋派遣常遇春、李文忠率軍北進。元順帝得知明軍進軍的訊息後,匆忙逃往應昌。第十六日,明軍攻占了空城上都,並繼續追擊,消滅了順帝的後隊人馬,俘虜了一大批人,成功奪取了元朝的上都。

7.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是明朝歷史上的一場內戰,由明太祖去世後,建文帝和燕王朱棣之間的爭奪導致。朱棣反對建文帝的政策,帶兵南下與建文帝軍隊激戰,最終勝利登上帝位。此次內戰對明朝政治和思想產生深遠影響,改變了明朝的發展方向。朱棣登基後,改元永樂,實現了永樂盛世,明朝經濟繁榮,國家富強,疆域擴大。此後,明朝還積極開展海外交流,包括鄭和下西洋等重要事件。靖難之役的勝利為朱棣統治時期的政治穩定和國家繁榮奠定了基礎。

8.葉宗留、鄧茂七起義

葉宗留、鄧茂七起義是明朝中葉的農民起義,由礦工和農民領導,受到貪污腐敗和苛捐雜稅的壓迫,他們對明朝統治不滿並發動起義。起義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打破了早期的基層控制體系,使人口流動更加自由。起義軍隊發動襲擊,對抗官軍,但最終被擊破。雖然起義失敗,但震撼了明朝統治,對後來的農民起義產生了影響。明朝後期,農民起義不斷湧現,成為政權動盪和社會變革的重要因素。這次起義揭示了封建統治的弊端和社會矛盾的激化,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9.土木堡之變

明朝土木之變,發生於1449年,是一次重大轉折點。明朝軍隊在土木堡遭到瓦剌軍的追擊,失敗慘重,導致京師二十萬精銳士兵損失過半。這次事件引起了明朝內部的混亂和政治動盪,軍事實力受到削弱。儘管進行了改革,但無法恢復明朝的輝煌。事件後,明朝政權進一步動盪,出現了奪門之變,導致政治腐敗和混亂加劇。土木之變和奪門之變標誌著明朝政治的衰落,對明朝政權和社會秩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也成為研究明代歷史的重要案例。這些事件反映了明朝從鼎盛到衰落的歷程,對中國歷史演進產生了深遠影響。

10.北京保衛戰

明正統年間,草原上的瓦刺部落在首領也先的帶領下統一了草原。1449年,瓦刺大軍南下攻擊明朝,明英宗親自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瓦刺趁勢進攻北京,于謙率領的大明軍民奮起抵抗,斬首萬餘人,成功粉碎瓦刺軍的野心,明王朝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