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石常被用作紀念碑、書法碑刻以及墓葬使用,從古至今在我國都十分常見,而到了現代,古代留存下來的碑文也都成為了後世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實物資料,比如說武則天無字碑就被認為是唐代第一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而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則是我國保存得最為完整的西夏碑,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吧!

中國保存最大最完整的西夏碑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簡稱西夏碑,樹於西夏天祐民安五年,也就是1094年,後被轉移至武威文廟,因此得以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保持完整,是中國保存最大最完整的西夏碑。同時西夏碑的碑文也是內容比較豐富的一個,其上的西夏文和漢文對照字數在西夏碑之中最多。1960年3月4日,西夏碑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文物遺存

西夏碑碑首呈半圓形,通高2.6米,寬1米,厚0.3米,其上的碑文有西夏文和漢文兩種,西夏文楷書28行,每行65字,漢文則是碑陰楷書,豎行26行,行70字,內容主要是記載了前涼張天錫建造護國寺數有靈驗,西夏天祐民安四年時修復了因地震而傾斜的塔身,因此為其歌功頌德。除了碑文之外,四周雕刻有線刻的卷草紋,兩側各有一個舞蹈狀的伎樂菩薩,刻畫風格充分吸收了敦煌飛天的藝術特點。

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的文物價值

西夏碑不僅是中國保存最大最完整的西夏碑,其上的西夏文更是為人們提供了一些不被史籍記載的寶貴歷史資料,時研究西夏文的一個珍貴實物資料。許多學者都根據該碑文來研究西夏文的結構、語法等方面的知識。此外,西夏碑更是對於後人研究當時的土地制度、社會經濟、官制、帝後尊號、階級關係、民族關係以及佛教的發展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