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是我國著名的一個省份,歷史悠久,在先秦時期,甘肅境內的大部分屬於雍州,之後此地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並進行發展。因此此地擁有大量的文物遺蹟,這些遺蹟之中出土的青銅器的數量極多,其中馬踏飛燕就是甘肅最重要的一個青銅器,被認為是世界十大國寶級文物之一,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馬踏飛燕吧!

中國唯一的旅遊標誌

馬踏飛燕指的就是東漢銅奔馬,是東漢時期的青銅器,出土於武威市雷台漢墓,歷史悠久,1986年國家文物局專家鑑定其為國寶級文物。銅奔馬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1厘米,重7.3千克。馬造型為昂首賓士的樣子,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掠飛鳥,精準掌握了力學平衡原理,顯示出古代工匠卓越的工藝水平,又獨具特色,因此成為了東西文化交流的一個象徵。

同時,馬踏飛燕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形態也體現了我國旅遊業的欣欣向榮,展現中國人積極向上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偉大氣質象徵,因此在1983年,銅奔馬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也是中國唯一的旅遊標誌。

馬踏飛燕的文物鑑賞

馬踏飛燕構思精巧,為三維空間展開的有體積和重量的物體,其造型更是獨特,三足騰空,一足下用鳥形底座固定,既體現了奔馬的輕盈,又使物體穩固,體現了工匠技藝的高超。其中鳥形底座的頭、雙翅、尾伸展,與地面接觸面積大,如同三角支架,穩定了整個馬。馬踏飛燕也是我國藝術史上的一次創新,將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效果,是東漢青銅藝術的精品之作。

馬踏飛燕文物原型的爭議

馬踏飛燕被列為中國唯一的旅遊標誌之後,人們對於馬踏飛燕的馬的原型有一定的爭議,如今主要有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馬的原型是“天馬”,因馬踏飛燕體型高大,與漢武帝時期引進的一種“天馬”類似;第二種是“神馬”,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第四位星,為“馬祖神”;第三種是“紫燕騮”,是一種黑鬣、黑尾巴的紫紅色駿馬,奔跑速度快,動作靈敏,輕如飛燕,是漢文帝被稱為“九逸”的良馬之一;第四種則是“特勒驃”,是唐太宗的“六駿”之一,奔跑時一側的腿同時凌空,名“對側步”,也是一種良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