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有不少東西抵擋了時間的洪流,最終頑強的留存至今,被人們稱為文物。而其中古城牆最具代表性,我國擁有不少古城區,贛州古城牆最為獨特,是江西十大旅遊景點之一,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贛州古城牆吧!

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宋代古城牆

贛州城牆坐落於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沿涯於貢江和章江交匯的地段,初建於晉代的贛州古城如今依舊保留著北宋建築時期的磚砌城牆部分,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宋代古城牆,全長3664米,高度在5至7米之間,寬度為4至6米。贛州城牆對於研究中國歷史上的軍事防禦、城市防洪、城市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一座富有象徵性的歷史文化遺產。 1996年11月20日,贛州城牆被國務院確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進一步印證了其在中華文化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贛州古城牆歷史沿革

贛州城牆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晉時期,當時為夯土建造,北宋嘉祐年間開始使用磚石逐段修築。明清時期,其維修工作仍持續進行。到了清鹹豐年間,為防禦太平軍,贛州城的交通要道口新增了5座炮城。清朝末期,城牆的各類設施如城門、瓮城等已逐步完善。新中國成立後,贛州古城牆實測全長6900米,高5米,厚6.5米,擁有五個城門。1958年時,南段城牆部分被拆除。

贛州古城牆建築設計

贛州城牆的現存部分沿江延伸,從西津門經過章江到八境台,然後從八境台沿貢江通過涌金門和建春門到達原百勝門旁,終止於現今的東河大橋。四座城門——北門、西津門、建春門、涌金門均尚在,另有兩座炮城——八境台和西津門,以及一座馬面和部分警鋪。贛州城牆珍藏著宋代以降的近萬塊、總計521種記事或記名的銘文磚,其內容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歷史瞬間。最早的銘文磚刻有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的紀念,而最晚的則記載於中華民國四年(1915年)。這片珍貴的國家文物遺址,是宋代磚城牆的獨特存在,其對於研究我國古代軍事防禦、城市防洪策略及城市建設發展都具備著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