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體制為君主專制政體,這種制度認為皇帝是國家的主人,皇族也是最尊貴的一個族群,古代的皇族大多居住在皇城王府之中,然而在我國福建有一個名叫趙家堡的地方,曾由王族建居,那么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TOP10排行榜網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趙家堡。

中國最大的滅國王族建居的城堡

趙家堡,坐落於漳浦縣湖西畲族鄉的碩高山腳下,是漳州八大名勝古蹟之一,由南宋皇族趙氏後裔流亡漳浦後所建。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北宋的首都開封府,趙氏後人在此基礎上,仿照開封府的布局意圖,構建了完璧樓和內城。在萬曆四十七年,他們進一步參考了北宋和南宋的京城建築風格和格局,從而擴建了外城,使其達到現今的規模。趙家堡占地135畝,平面基本上呈方形,包括內城與外城兩部分,其中,主樓被命名為“完璧樓”,寓意著“完璧歸趙”,是中國最大的滅國王族建居的城堡。

趙家堡建築格局

萬曆28年(1601年)冬季,"完璧樓"動工,之後4年,即萬曆32年(1604年)夏季,城堡建設開始,歷經20年才完工。城堡採用北宋京城模式進行構建,既有初期的舊樓和舊堡,也有後期增添的五座府邸。主樓高20米,面積超過484平方米,每一層都有16間房,而且東面設有48間。

此外,石基土堡環繞樓外,堡牆高6米,寬度超過2米,設有垛口。還設定了四個城門,但只有東、西、南三門有題刻。趙家堡,這個曾經的王族聚居地,被譽為“國之瑰寶”,並且其豐富的歷史遺存和珍貴的歷史文物為宋史和趙氏家族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被列入《中國旅遊名勝大辭典》中。

趙家堡修建背景

公元1279年,元軍終結了南宋時期,奪取了廣東崖山,南宋最後的丞相陸秀夫與皇帝趙昺選擇投海殉國。與他們一同到達崖山的宋太祖趙匡胤的直系後代,閩沖郡王趙若和率領家族成員逃離,他們的逃亡之路充滿了困難,因此都選擇了隱姓埋名。明洪武年間,他們的身份被揭露,但明朝皇帝恩賜他們恢復趙姓。之後,趙若和的後代趙范在明萬曆年間成為進士,於是他回到了家鄉,因對沿海地區倭患之擾有感,於是便仿照北宋開封的城市布局建造了完璧樓及內城。其後趙范之子趙義也成為進士,並依照兩京都的建築風格擴建了外城,使其達到現在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