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漢字鼻祖—甲骨文

眾所周知,在良渚原始文字發現之前,史學界認為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但是在2013年發現良渚原始文字之後中國最早的文字,這個頭銜就讓位了。相比中國最早的文字——良渚原始文字,甲骨文是現存中國古代最成熟的一種文字。另外,看甲骨文也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初型,漢字的書體之一。

甲骨文指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殷代(商朝)人用龜甲、獸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在占卜後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最詳細的一條將近100字。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

光緒時期被認為是“龍骨”

發現甲骨文最早時期可以追溯到光緒時期。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當地的農民在採收花生時,偶然撿到一些龜甲和獸骨,被當成中藥賣給藥鋪,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和學生趙軍偶然在中藥材的“龍骨”片上發現有古文字,於是開始了對此的蒐集和研究,其他尚有王襄、孟定生、劉鶚、端方、胡石查等人,都是最早的購藏研究者。

發掘規模最大,文物流失日本

但論中國最早的文字之甲骨文挖掘規模最大的應屬殷墟。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決定發掘殷墟,第一次由董作賓領導,至1937年,前後共進行十五次:發掘地點,除了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以外,更擴大到後岡、和洹水北岸的侯家莊西北岡、高井台子、大司空村等地。一共出土龜甲、獸骨有二萬四千九百多片。抗戰期間,工作被迫停止,有大量的甲骨隨同眾多文物等被運往日本,達一萬二千多片。

關於甲骨文,也一直被稱為“中國最早的文字”,具體如下

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中寫到:在已發現的各種內容比較豐富的古漢字資料里,時代最早的是商代後期(約前14-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它們是已經能夠完整地記錄語言的成熟的漢字。

王寧先生主編的古漢語教材提到:甲骨文是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記錄了大量上古漢語的、比較早期的漢字。

其實,關於中國最早的文字,史學家們眾說紛紜。雖說官方還是對外宣稱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但也沒有否定良渚原始文字的存在意義。無論甲骨文還是良渚原始文字,都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和《中國最早的字典》、《世界上最早的筆》等都是人類的瑰寶。

推薦閱讀

中國最早的紙幣,飛錢(起源於唐朝)

世界上最早的筆,中國毛筆(距今約有3500年)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蘇美爾文明(距今約5000年)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交子”(距今已一千年)

世界上最早的電影,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進站》(1895年)

中國最早的神話小說,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堪稱神話小說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