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技不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了國家創新城市評價報告,這份報告對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高新技術企業數、研發經費支出、自主創新能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考量,那國家級創新城市有哪些,全國創新性城市有哪些,TOP10排行榜就為大家盤點並介紹國家創新城市創新能力排行榜前十名。

2023全國創新城市10強

1.北京

北京市是中國政治、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它成功舉辦夏奧會和冬奧會,成為全球第一個舉辦雙奧會的城市。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北京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以及許多名勝古蹟。此外,北京也是中國最大的科學技術研究基地,擁有科學研究機構和科技園區,並每年舉辦國際科技活動。北京還注重智慧財產權保護,試點開展數據智慧財產權工作。在今年,北京的專利授權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均有增長,並被評為全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前三。

2.上海

上海市位於中國東部,緊鄰太平洋,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帶。該市的平均海拔高度為2.19米,最高點是大金山島,海拔103.7米。上海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的河流有黃浦江、蘇州河、川楊河和淀浦河等。在浦東地區,有一個國家級的高科技園區叫做張江,重點發展積體電路、軟體和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成立於1932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藥物研究所之一,承擔著許多科研項目的任務。

3.深圳

深圳市是中國的改革開放視窗城市,也是新興移民城市。它以其聞名世界的“深圳速度”而備受矚目,被譽為中國的矽谷。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國家物流和綜合交通樞紐,以及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它是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還全力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2022年,深圳在全社會研發投入中占比達到5.49%,其中基礎研究的投入占比為7.25%,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達到94%。深圳新增了204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3萬家。深圳高新區在全國綜合排名中位居第二。深圳也是中國城市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城市,並連續三年在深-港-穗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底,深圳市擁有超過3萬家科技型企業和2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數量達到228.28萬人,其中中級技術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達到64.63萬人。

4.南京

南京市是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之一,歷史上享有崇文重教的聲譽。南京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包括13所雙一流高校和8所211高校,擁有97位院士。南京在科研領域也卓有成就,是中國三大科研中心之一,南京的高校和研究所曾在國家科技三大獎中獲得過一等獎。此外,南京也是中國重要的雲數據中心和通信樞紐,擁有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南京於2019年成為首批5G商用城市之一。總體而言,南京在科教和科研方面的地位重要,對科技創新體制改革也起著重要的探索作用。

5.杭州

杭州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地勢起伏,分為西部的山脈區和東部的平原區。杭州氣候溫暖潮濕,四季分明,降雨量充足。作為G60科創走廊的核心城市和環杭州灣大灣區的中心城市,杭州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信息、醫藥、環保和新材料產業。通訊、軟體、積體電路、數位電視、動漫和網路遊戲是杭州的六大主要產業鏈。通過不斷擴大和加強這些產業鏈,杭州正在打造一個以濱江為主導的高科技產業區,已成為其獨特的特色和優勢。

6.武漢

武漢市是中國光谷,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武漢市擁有多個科研機構和實驗室,以及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院士。技術契約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也取得了積極成果,增長率分別為1.5%和20.2%。專利授權量也有所增加,發明專利授權量甚至增長了27.5%。這些數據表明,武漢市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並且正在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

7.廣州

廣州是中國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也是國家物流和綜合性門戶城市。作為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並在一帶一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每年的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吸引了大量客商和外資企業的投資。2018年,廣州在人類發展指數和國家中心城市指數方面排名靠前,被評為世界一線城市。截至2022年,廣州擁有大量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包括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科技企業孵化器。廣州還設有大學科技園和院士活動中心,吸引了眾多院士和科學家。

8.西安

西安是一座歷史名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歷史名城。它是中國文明和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並且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曾是13個王朝的都城。它與世界上其他古城如羅馬、雅典和開羅齊名,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西安被認為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之一,也是國際形象最佳的城市之一。西安有兩處世界遺產,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等。此外,還有許多著名景點如西安城牆、鐘鼓樓、華清池等。西安也是高等學府的聚集地,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知名學校。2022年底,西安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萬餘家,專利授權量超過5萬件,技術合

9.蘇州

蘇州的發展主要依靠經濟技術創新和旅遊產業。在經濟方面,蘇州工業園區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旅遊方面,蘇州以其獨特的水鄉風景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遊客,被譽為“人間天堂”。蘇州市也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2022年,蘇州市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充分展示了蘇州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未來,蘇州將繼續加大經濟技術創新和旅遊產業的發展力度,為中國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0.合肥

合肥市位於中國華東地區,是安徽省中部的核心城市。該市地勢包括丘陵崗地、低山殘丘和低洼平原。它處於北緯30°57′~32°32′,東經116°41′~117°58′之間。合肥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該市在不同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如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等。合肥市也是一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世界科技城市聯盟的成員。它被認為是中國的“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並且是第二個獲得批准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城市。截至2021年,合肥市擁有12個大科學裝置,66所高等院校,8家中央駐肥科研機構,457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以及220多萬人的各類人才。已建成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包括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和同步輻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