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業繁榮程度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發達的重要評判標準,近日贏商tech聯合中國商業聯合會共同發布了中國城市商業力排行榜,一個城市商業發展越好,那一個城市也越具有活力和吸引力以及創新力,那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有哪些,中國商業最發達的城市是哪個,TOP10排行榜就為大家盤點並介紹中國城市商業排名前十。

中國城市商業排名前十

1.上海

上海市是中國直轄市,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和國家中心城市。它是一個超大城市,也是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具有世界一線城市的地位。上海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也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該市總面積為6340.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為2475.89萬人。上海位於中國華東地區,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擁有亞熱帶季風氣候。上海市的經濟發展穩步,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為44652.80億元。早在1861年,上海就引進了國外高科技設備,成為中國現代工業和工人階級的搖籃。上海還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之一

2.北京

北京市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也是全球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它成功舉辦了夏奧會與冬奧會,成為全球第一個“雙奧之城”。北京市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既是世界著名古都,也是現代化國際城市。這座城市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優秀成果和優良傳統,擁有眾多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2022年,北京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1610.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了0.7%。其中,第一產業下降1.6%,第二產業下降11.4%,第三產業增

3.深圳

深圳市位於中國南部,是廣東省的一個城市。它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適宜的氣候條件。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和一個新興的移民城市。它以“深圳速度”著稱,被譽為“中國矽谷”。深圳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重要城市,是國家物流樞紐和國際交通樞紐。此外,深圳還致力於發展科技產業和金融中心,同時還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區和綜合性科學中心方面進行努力。在2022年,深圳市的經濟總量位列亞洲城市第四位,商事主體數量也居全國之首。通過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未來產業,深圳市的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3年,深圳市將進入全球前十大城市,並實現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

4.成都

成都市是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地。成都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擔任區域經濟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國際門戶樞紐的角色。它還是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和交通、通信中心,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機關的駐地。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擁有130個國家級創新平台和54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吸引了312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此外,成都市還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舉辦地。2022年,成都市的地區生產總值為20817.5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98149元。

5.廣州

廣州市是中國南部的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它是中外文化交融的地方,被譽為千年商都。廣州是中國南部戰區司令部的駐地,也是國家物流樞紐和綜合性門戶城市。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廣州是通往世界的南大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以及一帶一路的重要中心城市。每年舉辦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吸引了大量的客商和外資企業。2018年,廣州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國第一,國家中心城市指數排名第三,被評為世界一線城市。2022年,廣州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28839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53625元。

6.重慶

重慶市位於中國西南部,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技創新、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它是全國唯一兼具五種類型的國家物流樞紐,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點,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有重要的連線。重慶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如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景點。2022年,重慶地區的生產總值為29129.0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90663元。重慶市的經濟構成為大農業、大工業、大交通和大流通,是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地區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重慶也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和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並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汽車產業、裝備製造、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製造等千億級的產業集群。此外,重慶還發展了現代服務業,包括農業農村、金融、商貿物流和服務外包等領域。重慶還設有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兩江新區、保稅港區和保稅物流中心等。在重慶,進口車輛、水果、肉類和海鮮等貨物可以在72小時內免簽進境。

7.武漢

武漢市是中國中部地區的核心城市,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背景。它是長江經濟帶的核心,也是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致力於打造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國家發改委要求武漢成為以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武漢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尤其在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等領域具有世界級產業集群。作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武漢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資,尤其是港資和法國投資。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區總部也設在武漢。此外,武漢還具備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三要素,是中國人民銀行在中部地區的唯一跨省級分行所在地,也是“新三板”中國首個擴容試點城市之一。

8.杭州

杭州市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地勢包括浙西丘陵區和浙北平原。杭州市擁有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作為G60科創走廊的核心城市和環杭州灣大灣區的重要城市,2022年杭州市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18753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52588元。2022年,杭州市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18753億元,較去年增長1.5%。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46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620億元,增長0.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2787億元,增長2.0%。根據人口數量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52588元。全年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4.6萬元/人,規模以上工業勞動生產率為39.3萬元/人。

9.南京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被稱為“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知名學者。南京在亞洲城市排名中位居第11,中國大陸第5。2022年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1%,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和糧食基地,也是淡水漁業基地。作為近代工業搖籃和中國工業化與現代化轉型的代表,南京在中國工業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南京也是全國重要的金融商務中心,在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

10.蘇州

蘇州市是江蘇省的一個特大城市,也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它位於華東地區,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以其美麗的風景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而聞名,被譽為“人間天堂”。2022年,蘇州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3958.34億元,增長2%。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第二產業增長1.8%,第三產業增長2.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8.60萬元,增長1.3%。蘇州市是長三角製造業強市,目前正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令人嚮往的人間天堂。通過發展文化和經濟,蘇州提升了城市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