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是一處被發現在湖南長沙,根據考古研究發現是埋葬著長沙國丞相利蒼家族,在中國近代經歷過三次大型發掘的重達考古發現,其中出土的3000多間古墓文物對於中國研究漢朝和長沙國的埋葬制度、歷史、文化、生活、社會制度等方面有著重大的貢獻,那馬王堆的鎮館之寶有哪些,湖南長沙馬王堆代表文物有哪些,TOP10排行榜就為大家盤點並介紹馬王堆的鎮館三寶。

馬王堆三大鎮館之寶圖片

1.辛追夫人

在一號墓棺中發現了保存了2100多年的完整女屍,名為辛追。她的身高為154厘米,外形完整,皮膚柔軟潤澤,部分毛髮和關節還能活動,許多軟組織仍然豐滿有彈性。內臟器官保持了原本的形狀和位置。該濕屍是世界上保存時間最長的。經臨床醫學檢查,發現她生前患有冠心病、多發性膽石症、動脈粥樣硬化症和血吸蟲病等多種疾病。這為研究屍體保存、古組織學、古病理學、古代疾病史以及中國醫學的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資料。

2.素紗襌衣

從三號墓出土的絲織品和衣物來看,漢代的紡織技術有了顯著的發展。首先是素紗和絨圈錦,它們反映了繅紡技術的進步。紗單衣薄如蟬翼,重量輕,成為了當時繅紡技術發展的象徵。而絨圈錦作為衣物上的裝飾,紋樣具有立體效果,它需要複雜的提花機制織造,使用雙經軸機構。這一發現證實了絨類織物是中國最早發明的,否定了過去的誤解,即認為絨類織物要么是唐代以後才出現的,要么是從國外傳入的。總的來說,三號墓出土的絲織品和衣物反映了漢代紡織技術的發展狀況,也揭示了中國在紡織技術上的早期創新。

3.馬王堆帛書

經過考證,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珍貴的文獻。這些帛書大部分都是失傳的佚書,其中最古老的版本是甲、乙本《老子》,還有《五星占》和《五十二病方》等。《五星占》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書,而《五十二病方》比《黃帝內經》還要早,為了補充《內經》之前的醫學內容。此外,還有一些史書類作品,如《春秋事語》和《戰國縱橫家書》,記事簡潔,其中包含了當事人的對話和後人的評論,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對於研究戰國後期的歷史非常有價值。總之,這些帛書的字型獨特,被稱為“馬王堆體”,不僅具有歷史意義,也是文獻研究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