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青島的青島山處,有著著名的中國唯一全面展現一戰對中國影響的博物館,也就是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此地也擁有一戰遠東戰場唯一遺址,它就是著名的青島山炮台遺址,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青島山炮台遺址吧!

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戰場唯一遺址

在德國占領青島之後,他們高度重視風台嶺的地理位置,並以德國“鐵血首相”比斯麥的名字為其命名。1899年,德國軍隊在青島山南北兩個地方設定了永久性炮台,經歷六年的建設,直到1905年才完工。該炮台在多個戰役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在1997年時,青島市政府投資修復此地的德軍要塞並設立炮台遺址展覽館,全方位展示其百年歷史,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戰場唯一遺址。多年的發展與建設使其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點及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山東省的愛國及國防教育基地,已形成具有教育意義的旅遊景區。

青島山炮台建設結構

青島山炮台,也叫俾斯麥山炮台,包含南北兩座炮台。北炮台搭載兩門150mm加農炮,南炮台配備了1904式280mm榴彈炮四門,被譽為"青島炮台的關鍵設施"。南炮台及其地下掩體占地近2000平米,有42個廳室,三層立體布局,包括鑄鐵旋轉瞭望塔,發電機房,鍋爐房,水庫,廁所等設施,其規模龐大,結構複雜,設施完備,當時被譽為亞洲之最,是國內罕見的遺存。

這座青島山炮台遺址,見證了德國帝國主義侵略並占領青島的歷史,也代表了地下軍事構築的巔峰。它曾被德,日,美軍接連使用,新中國成立後被海軍部隊做為戰備指揮所,後於1992年歸屬地方,1997年11月14日經修復後對公眾開放。

青島山炮台遺址的歷史

在1897年的膠州灣事件中,德國占領了青島,並在其山區構建了大規模的軍事設施。在青島占領期間,德國將該地區命名為“俾斯麥山”以紀念其“鐵血首相”。在山的南北兩側,他們分別建造了海防和陸防炮台。如今的青島山炮台遺址,原名俾斯麥山炮台,位於青島外海(黃海)前、青島山主峰背的絕佳位置。這個炮台地堡的主體建築擁有63.8米的邊長和23.8米的寬度,占地1518.44平方米,設施包括旋轉瞭望塔、蓄水池、鍋爐房、發電機房、緊急出口和洗手間等,是中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一戰時期地下軍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