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就喜歡對聯這種文體模式,流傳下不少千古絕對,中國十大千古絕聯中就記錄了我國最優秀的對聯,而大觀樓長聯雖不在其中,但也被稱為千古第一聯,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觀樓長聯吧!

中國第一長聯

在乾隆年間,孫髯翁創作的大觀樓長聯因其深刻含義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也被人們稱為髯聯。這副長聯已在滇池大觀樓外掛載200多年,使得該樓被並列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1983年被定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180字的長聯通篇對仗工整,上聯描述滇池及其周圍風光及農戶耕作,而下聯則以雲南歷史為主題,對當時官場腐敗的社會問題發出了強烈抨擊。1960年代,副總理陳毅對此長聯頌讚不已,尤其是對其對朽敗制度與新興階級的預見,讚譽為高瞻遠矚。

髯聯的評價

在髯聯中,“滇池夜月”是歷史的長河中一段文化記憶,以月為線索,描繪了滇池入夜後的景象。月光下的漁火、秋雁等元素,如詩如畫地勾勒出清逸悠遠的氛圍。杜甫的《秋興之七》,機先的《滇陽六景·滇池夜月》等詩篇,都在此情此景中留下了重要印記,不僅讚美了滇池的美景,也繼續傳承了歷史記憶。到了清末,“滇池夜月”成為了“昆明八景”中的一幅,更是一種傳統的體現。

滇人擅聯的歷史

雲南人才橫溢的楹聯創作歷史種種傳說頗多,如歸功於明朝楊一清或引自乾隆帝,雖無確證,但其精通楹聯之事卻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以詩文聞名的雲南人,自然在楹聯上也有威力。楹聯被譽為“詩中之詩”,不僅注重音律和對仗,也突顯了雲南人對詩歌的熱愛和專長。

自明朝以降,雲南一直催生出眾多楹聯大師和名作,其中包括主流文化中的“四大名聯”。雖有“天下楹聯十斗,滇人占去八斗”之盛譽,但它也是讚譽雲南人的楹聯技藝。在這種對音律的傳統薰陶下,滇人的楹聯成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孫髯是這種傳統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不僅包含了優美的詩詞,而且還有讚譽甚高的楹聯。雖然他的大部分作品未能得以保存和刊刻,但他畢生致力於詩詞創作的熱情和才情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