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是世界上最多的少數民族省份,共有25個少數民族,其中彝族是雲南人數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此外它的人口數量在全國排第六,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彝族吧!

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

彝族,作為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使用彝語,屬於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彝語支,包含六個主要方言和五個次方言,共有25個土語。這一族群大部分生活在滇、川、黔、桂四個省(區)的高原和沿海丘陵地帶,特別是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其中,涼山彝族自治州被認為是全國彝族人口最多的區域。根據2021年的《中國統計年鑑》,在中國境內的彝族總人口達到了9830327人。

彝族名稱由來

舊時,彝族的分支以及稱謂因地理和方言差異而眾多,包括“夷”、“黑彝”、“白彝”、“紅彝”、“甘彝”、“花腰”、“密岔”等他稱。彝族自稱也大不相同,如位於雲南昭通、武定、祿勸、彌勒、石屏和四川大、小涼山的彝族,自稱為“諾蘇”、“納蘇”、“聶蘇”,占全族人口約一半。其餘如雲南哀牢山、無量山以及開遠、文山、馬關一帶的彝族和貴州的彝族,自稱包括“密撒(潑)”、“臘蘇(潑)”、“濮拉潑”、“尼濮”和“糯蘇”、“納”、“諾”、“聶”等。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統一,根據彝族人民的共識,最終以“彝”作為民族名稱。

彝族的歷史來源

彝族的起源有多種理論,但普遍認為他們起源於古羌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的活動中心位於滇池和邛都兩個區域。他們的祖先曾居住在各種部落中,如邛都、昆明等,並根據傳說,在遠古時代,彝族的祖先居住在“邛之鹵”,後遷移至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公元3世紀以後,彝族的分布範圍已經擴展到雲南滇池、黔西北和廣西西北等地區。彝族在歷史上的名稱及其複雜,涵蓋了他們與其他民族的融合歷史,如濮人後裔的部分成為了彝族。

大約在2000年前,彝族由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公元前二、三世紀,滇池周邊的彝族已進入階級社會,並受滇王統治。公元8世紀,出現了六個地方政權,包括由彝族為主體的南詔奴隸制政權。公元937年,大理政權取代了崩潰的南詔,雲南彝區開始走向封建制。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動盪,彝族地區大肆泛濫鴉片。彝族人民歷史上進行過多次反抗鬥爭,為反抗剝削壓迫不斷抗爭。他們在解放戰爭中建立了游擊武裝和革命根據地,為人民解放軍的順利進軍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