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冀中平原的燕南大地上有一個神奇的建築,它就是著名的永清古戰道,據說這是一條可以和萬里長城相媲美的位於地下的戰道,被稱為“沉睡千年的地下軍事奇觀”,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和價值,那么TOP10排行榜網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神奇的古戰道。

世界上最密集的地下古戰道

永清古戰道坐落於河北省永清縣,這個位於北京與天津之間的地方曾是宋朝和遼朝的戰場。直到1948年的夏季,一場洪水後,人們才發現了被水沖刷出的永清古戰道。1988年考古調查發現這個古地道覆蓋了6個鄉鎮的11個村莊,分布區域達到了300多平方公里,布局嚴密。它起始於南關,主幹延展至東南和西南,形狀猶如飛翔的鳳凰,一翅指向信安鎮,另一翅指向霸州鎮。其立體結構複雜,地表距離最淺處不到1米,最深可達5米,磚塊尺寸統一為30x16x18厘米。經過學者的分析研究,永清古戰道被確定為宋朝時期精心策劃並由統一領導組織建設的大型永久性地下軍事工程,是邊防戰鬥的重要設施。

永清古戰道的來歷

根據永清縣誌的記載,在宋朝期間永清的北部已歸遼國所有,而通過對古戰道的特定地理位置以及其產生因素的深入分析,結合各種相關的文獻資料,最終確認古戰道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公元1000年左右的宋遼交接時期。這一時期宋遼兩國相對對峙,宋太祖趙匡胤的作戰策略是先整合南部地區,在統一南北之前,宋朝並不想主動攻擊遼國,而遼國也沒有能力向南擴張。因此,雙方存在爭鬥的意願,但暫時未進行衝突,這促使他們在防禦策略上投入較大的精力,古戰道就是這一歷史階段的戰爭防禦產物。

永清古戰道為何不為人知

關於永清古戰道為何不為人知,專家們提出了兩種猜測:其一是這個工程是國家級的秘密;另一種是由於官方編纂的歷史書籍故意避開了這個話題,可能與歷史編撰者為保護宋朝政府對外投降的尊嚴有關。儘管在官方文獻中並未提及,專家還是找到了一些確實的證據。據《霸州志》和《雄縣新志》記載,在宋太宗時期,北宋決定採用何承矩的防禦策略,並修建了被稱為“水長城”的防線。而永清古戰道就在此防線北部,因此專家推測古戰道可能也是當時的軍事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