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舟山島附近的海面上有一個修理的海島,這個海島名字叫做普陀山,古稱普陀洛迦山,這個詞來自於梵語,意思是“美麗的小白花”,此外它還是一個佛教名山,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普陀山吧!

中國佛教名山

普陀山,作為中國佛教四大聖地之一,是觀音信仰的重要場所,也是中國政府首批公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被譽為“海天佛國”和“南海聖境”,寓意著其宗教和自然的美。該地區擁有四十多座開放的寺廟,其中最大的包括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和寶陀講寺。這座山的最顯著標誌是高33米的南海觀音大佛。普陀山四周環海,其壯麗的風景使其被譽為“人間最清靜之地”。

普陀山基礎情況

位於浙江杭州灣口南邊的普陀山,全名普陀洛迦山,是舟山群島東部海域的一部分。這座不規則菱形島嶼的緯度和經度範圍分別為北緯29°58′3″—30°02′3″,東經122°21′6″—122°24′9″。其最大南北長度約為6.7公里,東西寬度約2.3公里,最寬處達4.3公里,總面積約為11.82平方公里。島上最高峰是海拔286.3米的佛頂山。普陀山屬於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年均溫16.1℃。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四大地貌包括山地、海蝕地、海積階地和海積地貌。普陀山是浙江沿海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島嶼之一,海濱植物豐富,而野生動物種類較少。

普陀山是如何形成的

舟山群島是華夏古陸的一部分,其地質變動歷史悠久,自古生代以來經歷了眾多斷裂構造的影響,形成了地壘和地塹式斷塊升降,塑造了其雒形地貌。舟山群島也可被視為天台山脈東北延伸部分,自第四紀以來,普陀山的地理形態多次發生巨變,受新構造運動和氣候變化影響,與大陸多次聯合與分離。更新世早期至晚期,普陀山曾多次與大陸分離和再度相連。而全新世早期,普陀山最終與大陸分離,成為島嶼。

普陀山的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都是由海洋作用形成的年輕地貌現象。此外,普陀山也曾是一個龐大的火山群,晚侏羅世火山活動的痕跡清晰可見,其獨特的地質結構也在歷年的海潮沖刷、風濤拍擊、海生物腐蝕和岩壁升高或崩塌中得以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