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地球的歷史進程來說,人類在其中微不足道,在人類之前,地球上曾生活了許多生物,而淮南蟲就是目前人類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一種多細胞生物,那么接下來TOP10排行榜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淮南蟲。

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多細胞生物

"淮南蟲"是一種在安徽淮南市的八公山發現的具有三胚層細胞結構的生物化石,其命名源自發現地。如同人類,其也有內、中、外三層細胞結構,但相較之下較為簡潔。在細胞學層面,"淮南蟲"和人類有一定的發育共性。"淮南蟲"的出現標誌著動物從無脊柱向有脊柱的演化過程,並從水生生態轉為陸生生態。此外,相比於在澳大利亞埃迪卡拉岩石中發現的5.4億年前的多細胞生物化石,"淮南蟲"所在的岩層早在7.4億年前就形成了,因此被廣泛認為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多細胞生物。

淮南蟲由來

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澎派大利亞、紐西蘭、韓國以及日本等地的地質學者和古生物學研究人員,對位於淮南地區古老的八公山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考察和研究。從1962年初次被發現並在1979年命名為“淮南生物群”的“淮南蟲”,其科學價值和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性逐步凸顯。這些專家推斷,“淮南蟲”形成於大約7.4億年前。這次研究提高了我們對這個古生物群的理解,並確定了其在科學界的位置。

安徽淮南蟲遺蹟

位於安徽的淮南蟲遺蹟包含了“淮南蟲”在鬆散沉積物上或內部的活動軌跡。此外,岩石表面還留有由淺海環境造成的波狀痕跡,分布在不同的岩層並指向不同的方向,反映了當時多變的風力和風向影響的沉積環境。看著這些“淮南蟲”的爬行痕跡和波狀痕跡,人們難以想像出在遙遠的史前時期,這裡可能經歷過海底火山噴發,大海變成陸地,海底的熔岩成為石頭,海洋生物經過無數變遷成為了這塊千變萬化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