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玻璃蛇事件

1、玻璃蛇在廣東出現

\

三月,在廣東懷集縣發現一條奇特的透明眼鏡蛇,全身白色,肚皮下可清晰見到心、膽等內臟,蛇舌和眼睛是紅色的,目前這條蛇飼養在大崗鎮連會村村民杜石生家中。

2、玻璃蛇在湖南出現

\

近日線上通訊員報導說,在湖南省索溪峪自然保護區發現了一條“玻璃蛇”,長不到65厘米,粗不過大拇指左右,全身透明,內臟清晰可辨,當地人把它叫做“玻璃蛇”。

三、玻璃蛇的祖先蜥蜴

1、玻璃蛇的祖先簡介

\

玻璃蛇的祖先蜥蜴俗稱“四腳蛇”,又稱“蛇舅母”,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屬於冷血爬蟲類,其種類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約有3000種左右,我國已知的有150餘種。蜥蜴大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其生活環境多樣,主要是陸棲,也有樹棲、半水棲和土中穴居,多數以昆蟲為食,也有少數種類兼食植物。

蜥蜴是卵生,少數卵胎生,蜥蜴與蛇有密切的親緣關係,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蓋以表皮衍生的角質鱗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橫裂,雄性都有一對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種類),方骨可以活動。

2、玻璃蛇與蜥蜴的共同之處-自截再生

\

玻璃蛇當它遇到突襲時像壁虎一樣,尾部可以脫離身體,在受到襲擊時,身體會斷成數段,在混亂中它的頭部會趁機逃走,接著它還會長出一個新的軀幹,這種現象叫做自截,用此種方法得以保命。

許多蜥蜴在遭遇敵害或受到嚴重干擾時,常常把尾巴斷掉,斷尾不停跳動吸引敵害的注意,它自己卻逃之夭夭。這種現象叫做自截,可認為是一種逃避敵害的保護性適應。

\

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發生,但斷尾的地方並不是在兩個尾椎骨之間的關節處,而發生於同一椎體中部的特殊軟骨橫隔處,這種特殊橫隔構造在尾椎骨骨化過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強烈收縮而斷開。

軟骨橫隔的細胞終生保持胚胎組織的特性,可以不斷分化,所以尾斷開後又可自該處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沒有分節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連續的骨棱,鱗片的排列及構造也與原尾巴不同。

有時候,尾巴並未完全斷掉,於是,軟骨橫隔自傷處不斷分化再生,產生另一隻甚至兩隻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現象,我國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龍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與再生能力。

3、玻璃蛇的祖先蜥蜴研究

\

澳大利亞科學家通過研究三千萬年前的巨蛇骨化石發現,這種蛇由蜥蜴進化而來,這對研究爬行類動物的進化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爬行類動物最早的祖先可能就是蜥蜴,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作為蜥蜴的子孫後代,蛇家族在通常情況下都以蜥蜴為食。

最近,科學家在澳大利布里斯班亞艾薩山附近發現了保存完好的蛇骨化石,其長度大約有18英尺,著名的《自然》雜誌對它的特徵進行了詳細描述。

科學家將其命名為“天蛇”,該名詞來源於澳大利亞土著,在一些神話傳說中土著人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歸咎於“天蛇”,此物與天上的彩虹關係密切。

\

由於巨型蛇骨易碎、很難完整保存,因此在以往相當長的時間內,有關蛇的起源曾是困惑科學家們很久的問題,昆士蘭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傑克·蓋隆認為這一完整蛇骨的發現有助於科學家了解蛇是由蜥蜴進化而來,及其進化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