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曾輝煌一時的汽車城底特律申請破產,對中國城市的發展敲響警鐘。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在加快,但是在加快的進程中還是有很多經過長期過度開發使用,如今面臨著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的尷尬局面。下面跟TOP10排行榜網來看看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1、 鄂爾多斯:煤都神話的破滅

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這個曾經名不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神話--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占財政總收入近50%。擁有"黑金資源"的鄂爾多斯,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里,風頭一時無兩。可惜,煤炭帶來的巨額財富,被這座城市揮霍在房地產市場裡。據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鄂爾多斯的樓市均價大約為1200元,三年後,住房均價飆升到7000元左右。

近年來,城市產業謀求轉型,將裝備製造基地作為強力引擎,引進500強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全市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預計到2017年,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工業園區和大型企業。"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生產的轉變。

2、 陝北神木:煤炭王國風光不再

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因煤而興,因煤而富”,神木構建了一個讓人艷羨的優質煤炭王國,擁有免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該縣煤炭探明儲量500多億噸,幾年時間,神木先後成為陝西十強縣、中國百強縣。

同樣患有煤炭資源"依賴症"的神木,在煤炭市場低迷,資金鍊短缺背景下,出現大額非法集資案件。而且,多年對煤炭的過度開發使用,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儘管當地官員一再否認政府財政危機,但根據《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縣99處地方煤礦停產了42處,另外尚有50處在做基建,實際也未開工,真正正常生產的只有7處,煤炭行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而依附煤炭行業的物流、商業、煤炭機械等大規模下降,導致地方財政吃緊。

面對資源的枯竭,結構單一的產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神木縣也開始尋求產業轉型和升級。當地政府籌備慈善公益基金,卻飽受種種質疑;資源相應的產業得不到帶動;上下游的技術創新與農業創新說多做少,實業艱難,未能帶來相應的收益。轉型之路困難重重。

3、 甘肅玉門:聚散皆因油

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1939年玉門老君廟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間,石油產量占同期全國總量的90%以上,奠定中國石油工業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為玉門輸送大量人才和技術。這裡繁華興盛,擁有近11萬人口,經濟發達。

然而,過度的開採,石油產量開始下滑,環境破壞嚴重。由1959年最高的140.62萬噸降至1998年的38萬噸,這個國內最早開發的油田,如今成了企業規模最小、發展困難最多的石油企業。2009年3月,玉門市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

此時,這裡人口已不足三萬,經濟蕭條。隨著企業的接連破產與個體戶的銳減,產業經濟的蕭條最終影響到了地方稅源的縮水,企業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大量外流。而油田企業部分搬遷和生活基地的搬遷,造成了大量人口遷徙。高收入高消費群體和高勞動素質人才流出,遷入的卻是貧困群體和低素質農業人口,消費能力和生產動力嚴重缺乏。

新玉門轉向開發風電資源,成為全國第五大風電基地和甘肅第一大風電基地,建設新能源產業城。但其石化產業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該市主導產業,"一油獨大"的畸形產業結構還將難以改變。

4、 湖北黃石:礦竭城衰

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另一個擁有豐富礦源,卻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的是湖北黃石。據公開資料顯示,黃石的金礦保有儲量占全省的88%,鐵礦石保有儲量雖只占全省儲量的23.7%,但產量居全省第一,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江南聚寶盆"黃石市里,企業大多有"戀礦情結"--"反正我們有礦,我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省依然排在前列。"

這座資源城市,試圖依靠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減少資源開發產值,提高製造業和農業的比重,完成經濟轉型。可是,第三產業的落後,技術生產能力不足,對資源的依賴性,城市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隱患。

5、 雲南東川:"天南銅都"的困境

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上還有雲南的東川。雖然經兩千多年的開採冶煉,東川仍是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銅的地質儲量仍占全國第二位,精礦含銅量占全國第三位,在我國有色金屬及經濟發展中東川銅業仍具有其重要地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可是,畢竟經過上千年的開採,礦產資源已瀕臨枯竭,加上東川以銅資源採選為主,其他產業服務於銅礦開採。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讓東川經濟發展後繼無力,一損俱損。另外中國土石流六大分布區的川滇山區的地理位置,也讓它飽受土石流災害的困擾,水土流失嚴重,流失面積占全區國土面積的七成以上。

近年來,據新聞媒體報導,東川產業開始利用龍東格公路,串聯各工業節點,形成"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同時,以特色旅遊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再就業特區的成立有效促進再就業,截至今年8月,東川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已經下降至11.54%。東川的轉型之路越走有順暢,有望擺脫資源型城市困境。

6、 景德鎮:千年瓷都的失落

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景德鎮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為傲,作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種產業維繫生存十個世紀而沒有中斷的城市,景德鎮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人從事著和陶瓷相關的工作。作為歷代官窯所在,景德鎮陶瓷在解放後曾一度占據全國產量的20%,並且成為好質量的代名詞。直到現在,一提到中國陶瓷,不少人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地理名詞,仍然是"景德鎮"。而在中國,能以一個地方作為整個產業品牌的,並不多。

然而,靠一種產業支撐的景德鎮,在銷售渠道的分崩離析,南方企業激烈競爭下,已經走上衰落之路。而僅做高仿產品,缺乏創新,"全市有幾千個一樣的作坊,做出來的東西大同小異,對於經銷商來說,這是一個壓價的好機會。"目前,景德鎮主要依靠展銷和外銷歐洲市場方式銷售瓷器,可是,缺乏資本,規模生產能力,沒有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和人才,瓷都一步步走向沒落。

單一產業結構,小作坊生產模式阻礙著景德鎮"重振雄風"。其實,憑藉千年積澱的工藝技術,引進現代化管理,打開銷售渠道,景德鎮還是能走出困境,再次享譽國內外。

7、 長春:中國的底特律

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汽車產業占全市經濟總量70%的中國汽車城長春,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為主,一直試圖複製底特律的輝煌。

幸運的是,長春擁有東北三省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自身發達的交通軌道運輸產業。面對底特律危機,長春拉長農產品加工業、軌道客車製造,提高創新能力,降低對汽車工業的依賴性。

8、廣州:汽車製造負增長

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汽車製造業是廣州戰略性主導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廣州汽車產業以日係為主導,許多日本汽車品牌選擇廣州為它們在中國的生產基地。

據中新社報導,自去年中日釣魚島問題爆發以來,以日系汽車為主的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受到很大影響呈現明顯下降。廣州市經貿委主任王旭東透露,“2012年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同比下降6.3%,其中,整車產值減少300億人民幣、汽車全產業鏈產值減少450億元,拉低廣州工業稅收約3%,全市稅收減少1%。”

9、 溫州: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絕路

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市藉助廉價的勞動力,發展了鞋業、服裝、皮革、眼鏡、制筆、打火機等一批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產業。這些產業利用成本、價格優勢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獲得飛速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成為溫州現有工業的核心部分。近10年來,溫州本地現有工業企業和整體外遷企業對外累計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主要集中在服裝、鞋業、塑膠製品等行業。

僅僅依靠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溫州經濟發展走向衰落。這種產業模式缺乏核心技術,利潤率較低,容易受到市場環境的衝擊。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幣升值加快,貨幣政策的緊縮,種種因素的疊加最終壓垮了這些本來就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即使貨幣政策不緊縮,這些中小企業同樣會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的威脅,危機遲早會到來,等待他們的命運在這種模式誕生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

轉型迫在眉睫,這不僅靠企業的努力,還需要國家政策的配合。加強中小企業的融資和借貸,為轉型提供必要資金支持。

10、 海口:房地產泡沫破滅

中國十大正在衰落的城市

1993年6月之前的海南出現一股淘金熱潮1992年,網易《中國製造》中數據顯示,海南全省房地產投資達87億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這一年,海口市經濟成長率高達83%,海南全省財政收入的40%來自房地產業。

房價高漲的背後,海口市地價由1991年的幾十萬元/畝,一路狂飆至六百多萬元/畝。無數的房地產公司開始擊鼓傳花式地炒賣這個島嶼上的地皮和房產。高峰時期,總人數不過160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平均每80個人一家房地產公司。開發商在銀行大量貸款,把甚至僅僅是在圖紙上的房子高價抵押給銀行,收穫倒賣地皮所得資金。

占全國總人口數僅0.6%的海南省留下的積壓商品房數量占全國總量的10%。全省"爛尾樓"高達600多棟、1600多萬平方米,閒置土地18834公頃,積壓資金800億元, "天涯,海角,爛尾樓"一時間成為海南的三大景觀。海南省花了7年時間,才基本完成對積壓房地產的處理。推薦關住:微信查找“環球政商”.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計處置閒置建設用地23353.87公頃,處置積壓商品房面積高達444.82萬平方米。

憑藉房地產發跡的海口,直至今天,房地產在海南稅收、固定投資的占有較高的比例。僅靠房地產業的支撐,海口有可能會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經濟。

企業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同時藉助國家政策和市場的自發力。政府不斷完善市場制度,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放鬆行業準入限制,讓企業自發地追求更高層次的產業結構。總而言之,對於資源型或靠單一傳統產業支撐發展的城市,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