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門可以探索人類歷史的軌跡的學科,而這門學科對於中國中學生們來說,可以說十分熟悉了,而很多史學家和相關學者會對某一段歷史進行詳細解讀與記錄還有研究,並最終形成一本邏輯嚴謹的歷史學書籍出版,那歷史學必讀十大書籍有哪些,歷史學著名書籍有哪些,TOP10排行榜就為大家盤點並介紹歷史學必看著作排名前十。

2023年歷史學書籍推薦十佳

1.酒之爵與人之爵

在上古時代,酒器在等級禮制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爵"和"尊"成為了表示人們身份地位的辭彙。“爵”代表著重要的品位,“尊”表示基本的身份地位。通過詳細的研究發現,“爵”有著不同的概念演變,它們被用來區分不同等級的容量化器名。這種等級架構揭示了古代以小容量為貴的典禮用爵制度。這項研究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揭示了飲酒器禮制背後的禮學邏輯和古人構建華夏禮樂的能力。整個體系清晰有序,展現了古人在構建禮樂體系方面的卓越才能。

2.歸葬

在動盪年代中,生命是如此短暫,即使是高門貴胄,死亡也會帶走無盡的遺憾和煩惱。經過一千多年的時間,我們終於有機會重新打開那扇“幽戶”,探尋曾經有溫度的生命歷程和未完成的人生遺憾。本書以六朝為背景,將“歸葬”視為一個個人案例,來理解中國人在終極安放的過程中如何進行文化再造。我們將思考一個問題:傳統的習俗和觀念在新社會中如何被遺忘、改變和選擇性保存?這些舊觀念和習俗將如何影響新社會的權力秩序和個人身份的建構?同時,我們還將探討中國人文化中的個體自由和家國想像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

3.史前至唐代高原絲綢之路考古研究

《史前至唐代高原絲綢之路考古研究》是一本基於考古材料進行觀察與分析的專題研究。通過結合文獻材料和其他方法的比較研究,書中提出了關於“高原絲綢之路”的概念,並論證了其主幹線和交通路網等內容。書中的觀點基於近年來青藏高原的考古新發現,並綜合了漢藏文獻以及歷史學、民族學、地理學等多學科的研究。這本書的研究成果不僅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重要的佐證作用,而且具有學術創新意義和學術價值,並且具有現實意義。

4.走出五代

“走出五代”的核心關切是宋初政治體制調整,其中對藩鎮的措置非常重要。要理解宋初的藩鎮政策,需要回顧唐末五代的歷史,並將其放置於整個十世紀的政治社會變動中進行理解。本書從“方鎮為國”的角度探討了五代王朝建國的異同,總結了“藩鎮州郡化”措施的來源和發展過程,描繪了“藩鎮時代”的地方政治活動,展示了十世紀藩鎮的多重方面。通過這些,呈現了宋初“走出五代”的歷史過程,並回答了十世紀地方行政調整對宋代乃至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意義。

5.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

本書通過分析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和古文運動,展示了宋代古文運動的歷史發展。上篇討論了“天書時代”,探究了真宗與徐鉉合作融合了漢唐經學、讖緯學、道教思想的情況。下篇則探討了仁宗朝的古文運動如何在批判天書時代的政治文化中誕生。本書重點關注了士大夫群體,深化了對仁宗朝古文運動歷史過程的理解。作者認為,天書時代是趙宋君臣總結和展示漢唐君主對“太平”的想像和操作,以確保統治的合法性。而天書時代在仁宗朝的失敗則意味著士大夫們開始反思,甚至放棄了漢唐儒學賦予的政治理念。因此,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是中國政治史和儒學史轉變的關鍵時期。

6.遼代五京體質研究

遼朝地方統治制度將遊牧文明和農業文明兩種因素融合,具有獨特特色。然而,由於史料缺乏,對於遼朝地方行政制度的認識仍然有限。連遼朝是否存在道級的統治機構都是未解決的問題。有關遼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傳統認識需要重新檢討,並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本文以五京體制為中心,探討了遼朝統治和治理地方的方式,重點關注遼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整體結構和地方統治政策的特點。

7.清代中國的法與審判

清代中國的法與審判以清代的訴訟和審判為中心,對法制度與審判的實踐形態、民間組織秩序、法源與處理糾紛原則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發掘與理論探討。作者將情、理、法三個關鍵概念從中國的糾紛解決實踐中提煉出來,將基於情、理、法平衡感覺的民事訴訟處理視為一種教諭式調停。本書旨在揭示中國社會秩序原理,詳細描述清代訴訟審判的制度體系與民事訴訟處理結構。

8.江督易主與晚清政治

晚清時期,江督易主成為重要的政治議題。通過對“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兩個概念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東南地區權勢轉移的三個重要階段。這為我們理解晚清政治格局的演變提供了新的線索。在此基礎上,突出了南北關係的重要性,並嘗試解決內外輕重和督撫專政的爭議,提出了“有重心的同治”格局。這一格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晚清政治的特點和找到出路。

9.耶路撒冷以東

耶路撒冷以東是中國人類學者在中東進行田野作業完成的民族志作品。作者通過15個月的田野調查,全面描述了“在邊界上”的耶路撒冷社會。書中運用地緣-生命政治的理論,融合不同的表述方式,以揭示巴以衝突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作者詳細描述了家族、宗教和國家在“耶路撒冷以東”中的重要性,以及經歷治理的複雜過程。通過描述歷史敘事、權力關係和治理效果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書籍試圖還原真實的耶路撒冷和巴以邊界。

10.邊緣女人

《邊緣女人》是一部以個體為中心的十七世紀歐洲社會史、文化史研究。作者娜塔莉·澤蒙·戴維斯通過三位女性的回憶錄、自傳和著作,揭示了她們的人生經歷,並通過她們的故事研究了十七世紀社會歷史。這部作品展示了這三位生活在歐洲、北美和南美的普通女性的多樣性。她們不是貴族,也沒有特殊身份,但她們的存在悄然影響了男性主導的世界。格莉克爾的回憶錄教育人,瑪麗的書信和自傳記錄了她的生活,梅里安的著作和畫作則展示了她的藝術才華。這些女性沒有被母親或妻子的身份所束縛,她們身處邊緣地帶,但卻在男性主導的世界中發出微小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