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喬治·德海韋西匈牙利“在化學過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為示蹤物”

1944年奧托·哈恩德國“發現重核的裂變”

1945年阿爾圖里·伊爾馬里·維爾塔寧芬蘭“對農業和營養化學的研究發明,特別是提出了飼料儲藏方法”

1946年詹姆斯·B·薩姆納美國“發現了酶可以結晶”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美國“製備了高純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質”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美國

1947年羅伯特·魯賓遜爵士英國“對具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植物產物,特別是生物鹼的研究”

1948年阿爾內·蒂塞利烏斯瑞典“對電泳現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別是對於血清蛋白的複雜性質的研究”

1949年威廉·吉奧克美國“在化學熱力學領域的貢獻,特別是對超低溫狀態下的物質的研究”

1950年奧托·迪爾斯西德“發現並發展了雙烯合成法”

庫爾特·阿爾德西德

1951年埃德溫·麥克米倫美國“發現了超鈾元素”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美國

1952年阿徹·約翰·波特·馬丁英國“發明了分配色譜法”

理察·勞倫斯·米林頓·辛格英國

1953年赫爾曼·施陶丁格西德“在高分子化學領域的研究發現”

1954年萊納斯·鮑林美國“對化學鍵的性質的研究以及在對複雜物質的結構的闡述上的套用”

1955年文森特·迪維尼奧美國“對具有生物化學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別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1956年西里爾·欣謝爾伍德英國“對化學反應機理的研究”

尼古拉·謝苗諾夫蘇聯

1957年亞歷山大·R·托德英國“在核苷酸和核苷酸輔酶研究方面的工作”

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英國“對蛋白質結構組成的研究,特別是對胰島素的研究”

1959年雅羅斯拉夫·海羅夫斯基捷克“發現並發展了極譜分析法”

1960年威拉得·利比美國“發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進行年代測定的方法,被廣泛使用於考古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以及其他學科”

1961年梅爾文·卡爾文美國“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1962年馬克斯·佩魯茨英國“對球形蛋白質結構的研究”

約翰·肯德魯英國

1963年卡爾·齊格勒西德“在高聚物的化學性質和技術領域中的研究發現”

居里奧·納塔義大利

1964年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英國“利用X射線技術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質的結構”

1965年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美國“在有機合成方面的傑出成就”

1966年羅伯特·馬利肯美國“利用分子軌道法對化學鍵以及分子的電子結構所進行的基礎研究”

1967年曼弗雷德·艾根西德“利用很短的能量脈衝對反應平衡進行擾動的方法,對高速化學反應的研究”

羅納德·喬治·雷伊福特·諾里什英國

喬治·波特英國

1968年拉斯·昂薩格美國“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關係,為不可逆過程的熱力學奠定了基礎”

1969年德里克·巴頓英國“發展了構象的概念及其在化學中的套用”

奧德·哈塞爾挪威

1970年盧伊斯·弗德里科·萊洛伊爾阿根廷“發現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

1971年格哈德·赫茨貝格加拿大“對分子的電子構造與幾何形狀,特別是自由基的研究”

1972年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美國“對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別是對其胺基酸序列與生物活性構象之間的聯繫的研究”

斯坦福·摩爾美國“對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與其化學結構之間的關係的研究”

威廉·霍華德·斯坦美國

1973年恩斯特·奧托·菲舍爾西德“對金屬有機化合物,又被稱為夾心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的開創性研究”

傑弗里·威爾金森英國

1974年保羅·弗洛里美國“高分子物理化學的理論與實驗兩個方面的基礎研究”

1975年約翰·康福思英國“酶催化反應的立體化學的研究”

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瑞士“有機分子和反應的立體化學的研究”

1976年威廉·利普斯科姆美國“對硼烷結構的研究,解釋了化學成鍵問題”

1977年伊利亞·普里高津比利時“對非平衡態熱力學的貢獻,特別是提出了耗散結構的理論”

1978年彼得·米切爾英國“利用化學滲透理論公式,為了解生物能量傳遞作出貢獻”

1979年赫伯特·布朗美國“分別將含硼和含磷化合物發展為有機合成中的重要試劑”

格奧爾格·維蒂希西德

1980年保羅·伯格美國“對核酸的生物化學研究,特別是對重組DNA的研究”

沃特·吉爾伯特美國“對核酸中DNA鹼基序列的確定方法”

弗雷德里克·桑格英國

點擊下一頁繼續查看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