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中國“雙嵴龍”的正型標本是和一具雲南龍化石一起發現的,而且中國“雙嵴龍”的嘴正好“咬”在雲南龍的尾椎上,有人認為可能是中國“雙嵴龍”在捕殺雲南龍的過程中和雲南龍發生搏鬥,結果雙雙“陣亡”;也有人推測是中國“雙嵴龍”在食用雲南龍的屍體的時候食物中毒,結果死在一起。

中國雙嵴龍復原圖(小凪)

所以有人推測中國“雙嵴龍”可能是一類以腐爛的肉食為主食的肉食動物,並且認為中國“雙嵴龍”的一些特徵也與此有關,比如前上頜骨和上頜骨之間的一個凹陷的空隙可以像現在的禿鷲一樣幫助中國“雙嵴龍”撕開屍體的皮肉,而在頭骨上有一對發達的嵴可以剛好在中國“雙嵴龍”把頭探到屍體的腹腔的時候撐起肌肉和內臟,當然這些只是一種推測。

下祿豐組發現的蜥臀目恐龍還有出口峨山龍(Eshanosaurus deguchiianus),出口峨山龍是在雲南省峨山彝族自治縣下祿豐組發現的,出口峨山龍的標本只有一塊不完整的左下頜骨IVPP V11579,徐星,趙喜進和克拉克(James M. Clark)在2001年根據這塊不完整的左下頜骨命名了出口峨山龍,屬名峨山龍(Eshanosaurus)的意思是“峨山的蜥蜴”,因為出口峨山龍發現在峨山彝族自治縣,而種名出口(deguchiianus)是獻給出口光(Hikaru Deguch)先生。出口峨山龍的特點是:齒骨後部有一個孔,牙齒的鋸齒比較小,鋸齒幾乎垂直於齒冠的前後緣;徐星等人認為出口峨山龍屬於鐮刀龍類,並把鐮刀龍類的化石記錄從早白堊世提前到了早侏羅世,並認為虛骨龍類的多樣性要早於以前認為的時間,但是最近有人認為出口峨山龍並不屬於鐮刀龍類。

除了蜥臀目恐龍,在下祿豐組地層也發現過鳥臀目恐龍的奧氏大地龍(Tatisaurus oehleri)化石,不過材料只包括一塊不太完整的下頜骨,因為在這塊化石的前部有鳥臀目恐龍的標誌——前齒骨,所以無疑屬於一類小型的早期鳥臀目恐龍,根據牙齒的特點大地龍可能屬於早期的覆盾甲龍類恐龍(Thyreophora),但是具體的分類還有問題,我國學者一般傾向於認為大地龍屬於早期的劍龍類(Stegosau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