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登上皇位的很多,他們的是與不是都被記入歷史的檔案,留傳至今,有些昏庸無能的皇帝都有記載,不過有部分的他們是被誤解的,下面TOP10排行榜網為您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誤解的皇帝,你肯定想不到。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誤解的皇帝 你肯定想不到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誤解的皇帝 你肯定想不到

1、劉禪——三國中智力被嚴重低估的皇帝

阿斗是怎樣做到在司馬昭的虎窩裡舒舒服服地吃喝玩樂,直到終老的。這樣的智慧別人有嗎?這樣的際遇翻遍史書還能找到第二例嗎?答案是:沒有!不能!由此可見,三國中阿斗的智力被嚴重低估了!

蜀漢後主劉禪(207—271 年),自東漢末以來一直被視為“扶不起的阿斗”——某種弱智或低能兒的象徵,這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的曠古奇冤之一。其實,劉備和劉禪可以說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工於心計的帝王。前者靠他的人格和謀略使其親手創建的蜀漢帝國在夾縫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後者則靠其雅量與智慧使自己在外部條件非常不利的情況下,能夠安全地度過一生。

袁術特別欣賞孫策,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曹操與孫權對陣,不僅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氏兄弟如此豪傑,令人羨慕。相比之下,劉備生的阿斗既愚且呆,被陳壽斥為“昏聵之主”,留下千古笑柄。然而,將相有種,阿斗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與成分,只要劉備有兒子,這個人肯定要接劉備的班,只不過這個人是阿斗而已,他就是不想當蜀主也不行。這與後世的朝中無人不做官是一個道理:朝中有人,有關係,有背景,只好去當官。至於有沒有本事,尚在其次。

當官就當吧,能為民造福也是一件功德,所以當了官,要看他怎么做官。李鴻章李中堂說:“做官乃天下第一易事。”好大的口氣!不過這話不假,頗耐推敲,試從阿斗講起。

確切的講,阿斗當的是皇帝,一國之主,最大的官。但這難不倒阿斗,因為軍政大事基本上由諸葛亮在操持,他只負責簽字就行了。即使碰到個案,阿斗也是去問相父的,相父說咋辦就咋辦,阿斗用不著費腦筋,只要奉行無作為主義即可。這樣的皇帝還不好當?所以北朝苻堅有王猛輔佐的時候,苻堅常說:當帝王多么輕鬆快活。當然,苻堅算是個英雄,而以阿斗的智力而言,才疏志短,無作為實乃上策。當然,阿斗不一定懂得如此這般為自己策劃,他沒有這個智力,而實際上,他就是不懂得做什麼,也做不了什麼。

諸葛亮逝去不久,西蜀就滅亡了,阿斗做了司馬昭的俘虜。司馬昭何許人也?形容為虎狼之輩是毫不誇張的,看看他殺滅曹丕幾個兒子的手段就足以證明此言不虛。然而,司馬昭在阿斗面前,是被阿斗玩的團團轉的。司馬昭問阿斗曰:“思蜀否?”阿斗答曰:“此間樂,不思蜀。”多么直白的回答,然而又是多么深邃的思維啊!試想想,還有比這六個字更令司馬昭放心的答案嗎?沒有,絕對沒有。於是,阿斗在司馬昭的虎窩裡舒舒服服地吃喝玩樂,直到終老。這樣的智慧別人有嗎?這樣的際遇翻遍史書還能找到第二例嗎?答案是:沒有!不能!由此可見,三國中阿斗的智力被嚴重低估了!

誰知阿斗卻成了昏庸的代名詞。

而後世佩虎符、坐皋比、不願承認才比阿斗者又何可勝數哉?那些峨大冠、拖長紳,對阿斗嗤之以鼻的人,又有幾個真的比阿斗水平更高?偏偏他們志存高遠,自恃文韜武略,處江湖之遠則跑官要官買官,不忘政治抱負;居廟堂之高則好大喜功,大建形象工程、本專業工程,且美之名曰“為民辦實事”,還力求大手筆、大動作、大作為,其為害有甚於阿斗者矣!

由此觀之,阿斗真可不慚矣。

從今而後,請勿再笑阿斗!

2、李治——被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光芒掩蓋的大唐皇帝

李治字雉奴,是唐太宗的第九個兒子,在文德皇后長孫氏所生諸子中排行第三。由於他得了風眩病,眼睛無法看東西,就讓武則天替他處理政務。武則天最後控制了朝廷大權,於是人們對唐高宗的昏庸就堅信不疑了。不過,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

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由於病弱,655年,在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他就讓武則天參與朝政,時人稱為“二聖”。對唐高宗在歷史上的作用,一般認為他是個昏庸之主。范文瀾先生說:“唐高宗臨朝,臣下來奏事,不會作判斷,要宰相提出意見,才算自己有了主意。他這種昏懦的性格,勢必扶植起統治階級內部的腐朽勢力,引導國家從亂到亡的道路。”這樣的說法,把唐高宗這個人徹底否定了。

主張高宗昏庸的觀點認為唐高宗患風眩不能視物,百官奏本常由武后代為參決。自顯慶五年(660年)起,政事都委託給武后,權力和皇帝相等。但武則天不久就作威作福,連唐高宗要辦的事也受她控制,唐高宗十分不滿。麟德元年(664年),武后常讓道士入宮行“厭勝”之術,被宦官王伏勝上告。高宗大怒,找西台侍郎上官儀來商量。上官儀說:“皇后專恣,海內所不允,請廢之。”唐高宗就命上官儀起草廢皇后詔書。不料武后安插在唐高宗身邊的耳目隨即將此事報告武后,武后立刻到高宗面前解釋。唐高宗昏庸懦弱,心有不忍,又怕武后發怒,竟說:“我本來沒有廢你的心思,都是上官儀教我的。”於是,武后指使許敬宗誣告上官儀、王伏勝和廢太子李忠謀反,都被處死,與上官儀有來往的大批朝官,都遭流放或貶官。從此,每當唐高宗上朝,武后都坐在簾後,大小政事都參與裁決,升黜官員或生死大事,都憑武后決定。此後,唐高宗只是名義上的皇帝,直至弘道元年(683年)在洛陽宮中病死。

與其相反的觀點認為,說唐高宗昏庸是缺乏根據的。說他“昏庸”,最早見於《新唐書》。《新唐書》卷76《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傳》說:“(武后)已得志,即盜威福,施施無憚避,帝也懦昏,舉能鉗勒,使不得專。”同書卷105《長孫無忌傳》也說:“帝暗於聽受。”同卷《褚遂良傳》說:“帝昏懦,牽於武后。”歐陽修說他昏庸的主要論據,認為唐高宗為武則天所控制,並按其旨意貶殺了褚遂良和長孫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