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稱建興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生於漢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自幼喪父兄,年紀輕輕就成了家庭的頂樑柱。對內孝敬寡母,照顧兄長的遺孀,耐心教育頑皮的侄子;對外拜當時著名的學者陳參為師,攻讀經書孜孜不倦。待人接物恭敬有禮,小心翼翼侍奉執掌大權的伯父叔父們。王莽從不跟堂兄們去尋歡作樂,潔身自好,恭謹勤儉,溫文爾雅,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讚譽。

近人胡適開始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他認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還沒有公平的論定。他的貴本家王安石雖受一時的唾罵,卻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卻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上……可憐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生性‘不能無為’,要‘均眾庶,抑併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斬台上,……竟沒有人替他說一句公平的話。”

但從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書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後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都是不停回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可是古今風俗不同,環境各異,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時合宜。而這些新政都是違反了歷史規律,所以推行失敗,自屬歷史必然。

但歷史上王莽的多數措施也是深得人心的。他在元始元年的建議,使貴族、官吏以至天下百姓人人受益,當然皆大歡喜,得益的人又那么多,他們都會感激。王莽救濟災民的具體措施,包括他自己和太后帶頭捐資,在長安為災民建房等,儘管未必都能落實,總能起些作用。

7、後周世宗柴榮:最可惜的英年早逝的皇帝

後周世宗柴榮,後周第2位皇帝,在位5年。

柴榮早逝是中國歷史的一大不幸。

在當時中原如此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10多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柴榮不僅有可能更早地實現國家統一,而且極有可能不會象北宋那樣喪失北方版圖。

以兵變方式奪取後周政權的趙匡胤,只不過延續了柴榮的統一進程,延續了後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宋朝對待商業的態度、優遇文人的政策,均與這位商人出身、勤勉務實的君主有著直接關係。柴榮處理宗教問題的策略、發展商業和城市等方面的做為,不僅深深影響了有宋一代,而且開啟了中國走向商業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聲。

柴榮雖然未能實現為君30年、掃平天下的願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經決定了他必將成為結束中唐以來200多年割據動盪的決定性人物。

面對歷史,人們往往更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周世宗柴榮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一切準備,卻英年早逝、功敗垂成;宋太祖趙匡胤延續了柴榮制定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兵禍連年、饑饉遍地的亂世,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之世。因此,趙匡胤的事跡廣為人知,柴榮這個為他人做嫁衣的奠基人卻往往被疏忽和冷落。。

959年六月十八日,後周世宗柴榮帶著他的抱負,帶著他的遺憾,在開封去世,享年只有39歲。他的突然逝去,帶給歷史諸多遐想的餘地,他就像一顆流星,劃破夜空,璀璨而明亮……

8、苻堅

苻堅: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fú)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十六國時期前秦的皇帝,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堅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使前秦基本統一北方;但後來在伐晉的“淝水之戰”中大敗,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鮮卑、羌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後被羌人姚萇所殺,終年48歲。

後來對他評價多半出自淝水之戰,再加上幾個成語:投鞭斷流形容驕傲自大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形容被嚇破的膽的樣子。這個黑的真是體無完膚。

但實際上呢?

苻堅是個特別有魅力的人,誅暴君苻生,推賢良勵精圖治,任用王猛,打擊腐敗,打擊不法宗室,贏得民心,辦學校,推行教化,勸農桑,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滅前燕,平涼,平代,統一北方。就是算攻打東晉的時候,也是步步緊逼,拿下蜀地,拿下江陵,最後東晉只余東南。在淝水之戰初也不看到秦軍必敗,晉軍必勝的徵兆。可是苻堅卻因為自己的仁慈泛濫,放了朱序,也給了對方機會。最後在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中敗北,原先被他征服的亡國之人紛紛復國,前秦帝國土崩瓦解。惜乎。

9、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年),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周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一名禰羅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

看看這個評價何其之短,簡直就是個醬油啊。他的歷史評價就不說了,直接貼百度文。

武成二年(560),權臣宇文護毒死明帝宇文毓,護立時為大司空、魯國公的宇文邕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誅殺宇文護,始親自處理國務。蜇伏十二年終於走上前台

建德二年,宇文邕確決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次之,佛教最後。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門、道士並令還北周俗,為歷史上三武滅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開始向國家納稅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