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 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英國德語作家。1981年作品《迷茫》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2年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哥倫比亞記者、作家。1982年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3年 威廉·戈爾丁(1911~1994)英國作家。1983年作品《蠅王·金字塔》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4年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捷克詩人。1984年作品《紫羅蘭》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5年 克洛德·西蒙(1913)法國小說家。1985年作品《弗蘭德公路·農事詩》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6年 沃萊·索因卡(1934~)奈及利亞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1986年作品《雄獅與寶石》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7年 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蘇裔美籍詩人。1987年《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8年 納吉布·馬哈富茲(1911~)埃及作家。1988年作品《街魂》獲諾貝爾文學獎。

1989年 塞拉 Camilo Jose Cela 西班牙作家。1989年憑藉小說《為亡靈彈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0年 奧克塔維奧·帕斯(1914~)墨西哥詩人。1990年作品《太陽石》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1年 內丁·戈迪默(女)(1923~)南非作家。1991年作品《七月的人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2年 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聖露西亞詩人。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島》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3年 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寶貝兒》、《爵士樂》等。199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4年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華》、《飼育》;長篇小說《個人的體檢》、《洪水湧上我的靈魂》、《傾聽雨樹的女人們》;長篇三部曲《燃燒的綠樹》等。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5年 希尼(1939~)愛爾蘭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門》、《在外過冬》、《北方》、《野外作業》、《苦路島》、《山楂燈》、《幻覺》等。199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6年 希姆博爾斯卡(女)(1923~)波蘭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我們為此活著》、《向自己提出問題》、《呼喚雪人》、《鹽》、《一百種樂趣》、《橋上的歷史》、《結束與開始》等。199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7年 達里奧·福(1926~)義大利諷刺劇作家。主要作品有劇作《喜劇的神秘》、《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我們不能也不願意付錢》、《大胸魔鬼》等。199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8年 若澤·薩拉馬戈(1922~)葡萄牙記者、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里斯本圍困史》、《失明症漫記》、《修道院紀事》等。199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1999年 君特·格拉斯(1927~)德國作家。1999年作品《鐵皮鼓哈里》獲諾貝爾文學獎。

2000年 高行健(1940~)法籍華人。2000年作品《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獲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 維·蘇·奈保爾(1932~)印度裔英國作家。1990年被英國女王授封為騎士。主要作品有小說《神秘的按摩師》、《米格爾大街》、《河彎》、《島上的旗幟》、《超越信仰》、《神秘的新來者》等。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002年 凱爾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非劫數》、《慘敗》、《為一個未出生的孩子祈禱》等。200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003年 庫切(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等待野蠻人》、《昏暗的國度》、《來自國家的心臟》、《恥辱》、《鋼鐵時代》等。 200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004年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1943~)奧地利女作家。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她由此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奧地利人。

2005年 哈羅德·品特(1930~),英國劇作家,被評論界譽為蕭伯納之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2006年 奧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獲得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堡》等。

2007年 多麗絲·萊辛(女)(Doris Lessing,1919— ),英國女作家,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品為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簡·薩默斯日記》等。

2008年 勒·克萊齊奧,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200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新起點、詩歌冒險和感官迷幻類文學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於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訴訟筆錄》、《金魚》、《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戰爭》(2008年獲獎作品) 、《烏拉尼亞》等。

2009年 赫塔·繆勒(女),羅馬尼亞裔的德國女性小說家、詩人、散文家。200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專注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

2010年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秘魯—西班牙(雙國籍)著名作家。這是自1990年以來首位拉美作家獲獎。201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對權力結構作了深入的描述,並對個體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敗進行了犀利的刻畫。”

2011年 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瑞典詩人。20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他以凝鍊、簡潔的形象,以全新視角帶我們接觸現實。”他在23歲時便出版處女詩集《詩十七首》,成名後陸續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觀看》、《真理障礙物》等詩集。

2012年莫言 中國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著有《紅高粱家族》、《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蔔》、《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

2013年 加拿大女作家艾麗斯·芒羅(Alice Munro)。頒獎詞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門羅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13位女性作家,主要作品有《逃離》、《快樂影子舞》、《愛的進程》等。她以創作短篇小說見長,多講述小地方普通人特別是女性的隱含悲劇命運的平凡生活。

2014年 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獲獎理由:他用記憶的藝術展現了德國占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代表作品有:《星形廣場》《暗店街》《青春咖啡館》

2015年 白俄羅斯作家、記者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獎理由: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代表作有《車諾比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最後的見證:失去童年的孩子們》《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

2016年 美國搖滾歌手鮑勃·迪倫。獲獎理由: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表達。

2017年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獎理由:借充滿強烈情感的小說揭示了我們幻覺之下的深淵。